看了一下日期,下个月就要迎来端午节了,家里面还有一些糯米,算了算时间还是上年买的,一直在墙上挂着,就打算把这两三斤的糯米消化掉,泡糯米的时候还是看到了水面浮起了虫子,看来没有密封好再干净的环境也躲不掉生虫的命运。
天气比较热,家人便喜欢吃比较清爽的食物,糯米作为我家常会备着的一种食材,所以我经常会选择用糯米烹饪美食,糯米可以经受的烹饪方法非常多,老北京切糕便是其中的一种,将糯米搭配红枣和果干进行一系列的烹饪,做好的切糕清凉爽口、香甜软糯,让人吃的特别过瘾,而且关键的是老北京切糕不仅是口感美味,做法也非常简单,比粽子的制作简单方便多了,喜欢吃糯米的朋友,非常建议可以亲手学着做这款老北京切糕,相信你会爱上,下面我就将老北京切糕的做法详细分享给大家。
清真饮食在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老北京小吃中,清真食品占有相当的份额。有面点类的茶汤、面茶、扒糕、蒸饼、螺丝转儿;油炸类的有麻花儿、脆麻花儿、蜜麻花儿、焦圈儿、排叉儿、疙炸合;荤腥类的灌肠、爆肚儿、羊头肉、羊杂碎等等,不胜枚举。
这帮卖切糕,一斤一两的套路都是几十年前的骗术了,没想到现在还有人用。一块 60 80的 很正常。一斤成本也就 3 4块 卖你20 一刀下去 你最少得要一半 人家也是对半挣,而且切剩下的碎麻花又能卖一笔。
北京方言除了“儿化”韵,还有哪些特点?这里概括出如下8点:一、词尾可加“个”字无实际意义,如“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于是,一个星期都说完了。另外,“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
时值盛夏,正是北京最热的季节,不由得想起老北京四合院里的那些独具风味的吃食,过水面、拌凉粉、煮咸茄、凉糕、荷叶粥,每一种都清凉爽口,给人带来许多凉意。先说这面食,老北京人对面条是情有独钟,所以盛夏时节吃得最多的就是面条。特别是喜欢吃过水面,清爽、利落。
说起老北京的小吃,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等经常被人提起。其实,还有一些老味道曾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今却更多的变成了“念想”……切 糕头几年,新疆切糕大火,但此切糕非彼切糕。“小枣——切糕”这是无数老北京人童年时极其熟悉的吆喝声,有诗曰:“燕市摊车卖切糕,白米枣豆有低高。
叫卖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讲北京叫卖和金陵吆喝发展做了近况对比老北京叫卖大王--臧鸿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综合分析,南北叫卖的不同特点和现今保存传承的情况,未来一周准备写一些有关现今保存传承的情况,曾有人说老北京叫卖大王臧鸿先生仙逝,叫卖170段失传很多,北京吆喝晚景堪忧,
白魁老号饭庄这个依然是家喻户晓的老字号,门钉肉饼、炒疙瘩味道非凡。烧羊肉面更是独步京城。分号很多,安定门、隆福寺、宽街都有。烧羊肉一绝,羊肉面更绝。蛤蟆吐蜜、凉粉、西瓜酪也都不错。地址: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8号人均:43元锦芳小吃有人爱护国寺,有人爱锦芳。
北京饱妹,旧书店捡破烂儿小能手,那天又拎回了一本奇书。这本脏兮兮的砖头在编辑部转了一圈后,整个屋都陷入了黑人问号脸和哈哈哈哈哈。书名特别简单,且精准:《北京土语辞典》。是的,这本书里的北京土话,就是特!别!的!土!随便一翻,饱弟饱妹们就对北京人的吐槽天赋有了全新的认识。
很多朋友都告诉我说自己有两个胃,一个吃正餐,一个吃点心,饱腹后正餐吃不了一点,点心还能塞一些……点心里除了提拉米苏,布朗尼,慕斯蛋糕等,还有一类中国传统美食——糕。把粮食加工成块称为“糕”,不仅过年过节可以吃,平时也可以炫上几口,非常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