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二章,内容涉及“五音、五色、五味”,其他内容也易于理解,看似是“一看就懂”的一个章节。其实这一章老子讲述的是“自我修养的基本功”。极为重要,值得好好思考。可能每个人都清楚,从“身心”的关系来讲,心是主人,身体是仆人,身是经济基础,心是上层建筑;
在医院眼科看病,一定听到过“散瞳”这个高频词。不少病人对此存有疑惑,散瞳有必要吗?对身体有害吗?青少年不散瞳影响验光准确性散瞳是通过给眼睛滴阿托品或托吡卡胺等眼用药物,放松眼睛里的小肌肉,如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从而使睫状肌麻痹,瞳孔放大。孩子配镜一定要散瞳,为什么呢?
长大了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戴眼镜?第一种学习方面,疫情期间不少孩子的用眼量表面上减少,实际上却增多了,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寒假过后又开始了学校的网课,还有网络上的各种兴趣培训班,因此孩子在疫情期间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比以往都要多,如此一来,很容易加重孩子的用眼量。
因为他们很可能存在假性近视,青少年近视眼主要是因长时间、近距离,不当用眼所造成。尤其在看书、写字时喜欢将眼睛放得很近,眼球的调节作用就加强,久而久之,引起眼睛胀痛,视力减退,即所谓的调节痉挛,如果在验光时不散大瞳孔,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加,导致近视度数加深。
散瞳的作用是使眼睛睫状肌麻痹并放松,从而获得准确的视力情况。只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用法用量使用阿托品、托吡卡胺等特定的药物,散瞳都是安全的。散瞳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瞳孔扩大、视近模糊、畏光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暂时的,通常在药物效果消失后会减轻,直至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