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来份牛蛙!”现在很多人出去吃饭的时候,对于牛蛙的喜爱程度简直就是“着了魔”。不管是麻辣爆炒牛蛙,还是干锅牛蛙,基本上都是必点的菜。可是,这些看似美味的牛蛙,其实“暗藏杀机”。虽然丑,但实在美味很多人对牛蛙的认知,其实都是非常“片面”的。
说起牛蛙,国内的吃货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酱爆牛蛙、香辣牛蛙以及干锅牛蛙等美味佳肴。然而在国内,牛蛙可不仅仅是一种美食,野生的牛蛙还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外来物种。牛蛙自从1959年被引入到中国以来,牛蛙已经广泛分布于内陆地区的水田和湿地中,成为了国内最常见的两栖动物之一。
说道外来物种入侵,大家肯定不会陌生,随着全球贸易的日趋发达,全球各地的动植物们也会误打误撞地搭上便车“出国旅游”,如果环境恶劣一点,这批乘客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而死亡,但是一旦环境适宜,那等待它们的就是天堂般的生活。
但是,“动物的智商相当于人类几岁孩子的智商”这个说法实际上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的IQ就是智商的缩写,全称Intelligenz quotient,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世纪时,由当时英国的优生学之父高尔顿提出的,不过,他并没有找对方向,因为他想用测量人的体能和感官的灵敏程度来得出智力,但是人的体能与智商其实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最终也没得出一个量化结论。
尽管它们的体形并不庞大,一般的虎纹蛙仅有10厘米左右,最大个体也不过15厘米然而,它们拥有着像温暖阳光照耀过的黄绿色斑点,五光十色、栩栩如生,无不显示出它们是那充满生机的田间居民虎纹蛙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非昆虫莫属,对于维护稻田这样的农业生产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能有效地清除农田里的部分害虫因此,在那个田园风光依旧的年代,农村的小朋友们常能亲眼目睹这些美丽生物的存在。
记得1962年,我小学4年级就要结束还没放暑假时,有好一阵各新闻头条都报道一个挺轰动的外交事件:古巴卡斯特罗总理赠送的400只作为食物的活牛蛙到了中国。那时不懂,为什么外来的牛蛙能吃,却禁止捕食本土的青蛙。
几人或拎或拖地带着丰收的渔获,向基地处小心走去,原本聚集在巨大鲶鱼附近的鱼群,被牛蛙驱赶到了二十几米长的鳄鱼尸体边,此时暗河中的牛蛙正心满意足地享受着十几米的巨大鲶鱼肉。完全没有将几个都不够当点心的人类放在眼里。
说到“牛蛙”,在我们的印象里,它一般是这个样子滴——不过,它也可以是这样的。声如洪牛的美洲大佬美国牛蛙(Rana catesbeiana)原产于美国东部,是一种个头很大的蛙类,成年体体长20厘米,超过一斤重。假如不被人类或其他捕食者吃掉,牛蛙寿命可达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