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6月29日电 题:法国摄影师吉米镜头里的中国:热情友好 多元自信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我是一个外国人,但我感觉这里非常接纳我。”法国摄影师吉米(Jeremy Grinan)在海南生活了15年,一直用镜头记录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他说,“海南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中新网北京10月7日电(巩微微) 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北京外国语大学法籍教师王钰花 (Fleur Chabaille-Wang)在接受中国新闻网的独家采访时,分享了她与中国独特的情缘。她说,自2010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就对中国一见钟情。
许多外媒的报道,常把中国描绘得问题多多、备受压迫。但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能亲自踏上这片土地,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样事实真像外媒说的那样吗?让我们通过几位外国游客的经历,来找找答案。
前言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热情好客已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近日一位在我国生活已久的外国博主的一番言论,却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份待客之道。我们对外国人的友好,是否过头了?正文这位博主在小红书上发文,呼吁中国人对外国人少些宽容。
央视网消息:2023年以来,我国与多国缔结互免签证协定,并对部分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72或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也已增至54国。这些开放政策吸引了不少本就对中国好奇的外国游客来亲眼观察、亲身体验,英国旅游博主瑞安和本夫妇就是其中之一。
正如我们对外国还有外国人的生活十分好奇,老外同样对中国还有中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十分好奇,随着免签政策,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老外来中国旅游,并且传视频到海外版抖音上,大多数都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繁华,老外对中国农村城镇也十分好奇,今天他来了!
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国是一个友善、仁慈的国家,但在处理难民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却显得坚定,始终没有放宽政策以接纳难民,而这一直以来也是国外攻击我国的借口之一。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好像不接受难民就成为了一种“罪恶”,那么我国为何不接受难民呢?实际上是结合多方面信息做出的决定。
来源:新华财经在海外短视频平台TikTok上,西方博主们正成为展示中国风貌的重要力量,他们用在中国旅行的途中记录下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10亿用户展现出一个真实、多元且充满魅力的中国。近年来,“ChinaTravel(中国游)”一直是TikTok上的热门话题。
几年前有幸认识了一位来中国工作的美国人,在工作接触当中,我们成了还不错的朋友。 这位外国友人在中国呆了两年之后,再回去,却总感觉哪哪都不适应。 特别是新冠之后,但是经常跟我联系吐槽在美国的种种不便,以及遇到的种种无法容忍的之事,很期待有机会再能来中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