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郑和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他凭借明成祖朱棣对其人品、才能和知识的充分了解,而有幸承担了下西洋的光荣任务。因为郑和七次率领大型船队下西洋的功绩,中国政府决定将南沙群岛西北部第四列环礁,正式命名为郑和群礁。
1、黄岩岛礁盘面积:150平方公里黄岩岛地处南海东部海域,为岩基结构环礁,礁盘面积150平方公里,是我国中沙群岛诸多岛礁中为数不多在海平面以上的岛屿;黄岩岛旧称民主礁、斯卡巴洛礁等,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早在元代时就对该岛进行过勘测活动,我国渔民也世世代代在该海域从事捕捞活动,199
舶兰礁呈卵圆形,长约1.8公里,宽约1.3公里。涨潮淹没,退潮时可露出海面近1米。我国渔民向称该礁为“高佛”。1935年公布名称为彼得来礁。1947年和1983年政府公布名称均为舶兰礁。舶兰礁礁盘舶兰礁舶兰礁在南沙最大群礁郑和群礁的北端。
郑和下西洋与地名周罗吉/周罗力1985年第6期《地名知识》杂志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从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88年)先后七上下西洋,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航程十万余里,对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以及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打开世界地图,在印度尼西亚爪哇海南边,可以见到一个横卧着的狭长的岛屿──爪哇岛,岛的北部海岸,有一座名叫三宝垅的城市。你知道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原来,我国明代著名的大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曾经出使西洋,到印度尼西亚访问和贸易,三宝垅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他的出使而命名的。
新中国对外战争”战无不胜“(1988年)中越”南海海战“中国海军为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南沙群岛,又与越南海军展开了一场海上的生死较量。这是自中越海军西沙之战后(前西贡政权)两国海军的第二次交锋。南沙群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众所周知和有据可查的历史事实。
援引中国台湾网4月25日消息,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发布的最新消息,有卫星图片拍摄到在太平岛的西侧,的确出现了“填海造陆”的痕迹,从卫星图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太平岛的机场跑道尾部从4月13号开始突然扩大了面积而且出现了白化,到了18号时跑道面积大幅度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