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教授离职的新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中国每年都有很多教授离职,为何储殷教授离职动静这么大?其次,会有人觉得一位教授的离职不可思议,因为教授是有里有面的一个工作,待遇优厚,受人尊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抛弃这样的工作难免令人惋惜。
储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曾经担任国际关系公共管理系教授,同时也是比利时欧洲大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在国际关系领域是实实在在的权威。不过真正让储殷教授成名的并非学术上的成就,而是自媒体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他凭借在《奇葩说》的表现成名,并且运营的账号也有近一百万的粉丝。
现场,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储殷分享了《后疫情时代的新需求与新经济》的观点,他从新经济背景下需求的实质入手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新需求的构成,进而指出后疫情时代,新基建与新需求的核心取决于不同的消费模式、精神诉求以及场景能否与技术合理融合,这才是新经济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于储殷被禁言,有几点想说说,其实储殷在头条非常活跃,无论是不是他的粉丝,都能经常刷到他,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博眼球而出的言论,但总体而言,他能有那么多的粉丝,职称也不低,说明其人还是具有相当水准的,我没有水平评论他,只想说几点:1.社会需要正能量,负能量可以自己悟,但不能“宣扬”。
最近学界两位知名教授跳槽引起不小波澜,储殷教授正式宣布离开执教多年的国际关系学院,而也就在同月,储殷教授的好友,同样执教于国际关系学院的于强教授也离职了,且储殷和于强都跳槽到了北京工商大学,储殷教授是最近很火的知名网红教授自不必说,而于强教授也频频出现在央视的《海峡两岸》做嘉宾,二人都是学养深厚又颇具社会知名度的教授,为什么他们都选择跳槽北工商呢?
人红是非多,人家董宇辉该讲课讲课,该卖货卖货,不吹不扯,不急不躁,不骄不傲,不招谁不惹是非,不诋毁对手也不嘲讽同行,怎么就死乞白赖地冒出来这么多心术不正的人,竟然容不下一个平凡、善良、勤奋又能吃苦的寒门贵子。
如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教授储殷直播表示年轻人想留在大城市体制内五六千就够,体制外起码得一万五,你怎么看?我基本赞同。我有一个大厂的朋友,每天10左右上班,下班在晚上八点多,有的时候加班得九点多,完美避开了自己生活的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