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政府初期,有一支十分与众不同的武装力量,它规模庞大,最多是达到3万余人,却不是正规军;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劲,在抗日战场上屡立战功,也走出了许多名将,却不是黄埔系和地方军阀部队;它的主要军官都曾接受良好的正规军校教育,大部分却不是出自黄埔军校。
1932年1月28日,日军继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再次对上海发起进攻,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注意,不是37年的淞沪会战。)面对强大的日军,中国军队虽能顽强抵抗,可是不免付出沉重的代价。正当日军洋洋得意,憧憬胜利喜悦之时,却在庙行一战,被一支中国军队所“教育”。
第一次淞沪会战,日军继对上海庙行的首次进攻失败后,又在植田的指挥下,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对于此次进攻,植田深知,只有做到迅速、突然、有力,才能取得效果,然而事与愿违,在守军出人意料的抵抗和反击下,“迅速”和“突然”或者是有,“有力”就根本谈不上了。
税警总团是拿每年摊还八国银行团借款的盐税剩余款项做给养的。一切编制、装备、人事全凭宋子文意愿行事,别人无权过问。蒋介石以为只是一支无足轻重的小部队,不以为意。税警总团建成时下属五个团,加总团直属部队,相当于六个团。
1937年7月7日夜,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失踪了1名士兵为借口,提出无理要求,势必进入宛平城寻找,遭到了中国守军的严拒,就悍然攻击了中国守军的阵地,中国守军发起了抵抗,全民族抗战就此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