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郡是《西游记》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该地没有妖怪,但百姓过得比有妖怪的车迟国与比丘国还要悲惨,全郡有三分之二的人因为干旱而活活饿死。凤仙郡的上官郡侯是个好官,仅仅打翻了供桌,为何玉皇大帝就要三年不给凤仙郡下雨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人心生一念,天地皆悉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西游记》一书,有很多讽刺的情节,这种讽刺往往隐藏在不被读者重视的文字中。读西游之读者,或观孙行者遍降妖魔之手段,或察唐三藏修行觉悟之禅机,很少有人能细品书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实意味。
《西游记》中,玉帝为什么惩罚凤仙郡百姓,三年不下雨。《西游记》原著中关于凤仙郡的原文如下:唐僧师徒走了几天,来到一座城里,见城里景象凄凉,街口有许多士兵左右排列,有几个像是官员模样的人站在房檐下,见他们过来,也不让路。
古代人都很迷信,对于未知的事情,都喜欢神魔鬼怪夸张的描述,比如下雨,就说有龙王,再比如古代起义,往往都要和神仙下凡挂钩,聚集力量,古代的皇帝号称天子,也是这个意思,帝王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信,让百姓们从思想根源上信服,于是想到了这个办法,这是利用了古代人封建迷信的特点。
“车迟国斗法”和“凤仙郡求雨”这两处情节,其实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隐喻。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打赌求雨,虎力大仙居然真的能调来风、云、雷、雨诸神,险些让猴子输了比试。为此孙悟空质问邓天君“区区一个小妖,为何会得到你们的鼎力帮助?
主要剧情:取经团到了天竺国凤仙郡,这里三年没下雨了,郡侯招募会求雨的人。这里有个问题,玉帝这么干的理由是【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而郡侯的解释是【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献供斋天,在于本衙之内,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