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王笑寅 报道据长垣市应急管理局8月12日消息,8月11日20时51分,南水北调“四县一区”东线工程长垣段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造成5人死亡。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善后工作和事故原因调查正在进行。
从西往东经过南水镇主街区,到尽头右转穿过一条通往南场村的蜿蜒山路来到细箕湾,经过大片的田园景观向前行至河海交接之处,可见沙洲上花木郁郁葱葱,几只水鸟迈着悠闲的步子,低着头徘徊在水边觅食,这片面积达1750亩的原生态湿地便是南水镇所串联的红树林生态湿地项目。
原标题: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黄河长江在此“握手”却能“江水不犯河水”前言:6月5日至6月7日,记者跟随“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赴南阳、焦作、郑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一线,走访水源保护区、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寻高品质生
原标题:12000多个摄像头!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数字孪生系统揭秘南水北上行至河南郑州附近黄河南岸的邙山,遇到了最大的难题——黄河天堑。为了解决“穿黄”这个难题,工程技术人员在黄河的河道下修建了两条“地下河”,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穿黄工程。
近日,站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明渠堤岸上,朝不远处的青兰渡槽望去,渠面波光粼粼,清澈的南来之水静静流淌,不时有小鸟从水面掠过,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10月29日,高铁列车驶过水清岸绿的滹沱河石家庄段。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通水以来,青兰渡槽运行一切正常。
新华社天津12月12日电 题:一滴“智来水”演绎供水绿色蝶变新华社记者徐思钰、黄江林“我年轻的时候,吃水可是家里的一件麻烦事。”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之际,年近七旬的天津市民朱丽英十分感慨。“苦咸”是朱丽英等老一辈天津人对当年饮用水的集体记忆。
今日的淇河,环境优美、生态宜人。 管俊卿 摄2014年12月25日,流经鹤壁市朝歌文化公园的淇河干涸见底,两岸植被稀疏。 (图片来源:高分湖北中心)2024年7月18日。十年来,在“南水”的滋养下,淇河水清岸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天(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到目前,工程已累计向北京调水超过了106亿方。十年间,奔流不息的南水给首都北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北京又是如何将这一宝贵的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一起来看南水是如何重塑北京的水资源格局。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28日在河北邢台联合举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沙河倒虹吸防汛抢险综合应急演练,提升洪涝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能力。本次演练根据预设险情,设置倒虹吸裹头抢护、管涌抢险、35千瓦杆塔倾斜处置、渗流抢护、漫溢抢护五个科目。
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1月15日,一网友发视频称,南水北调工程河北保定唐县段一护坡存在排水管,有水流直排工程总干渠。15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唐县管理处了解到,这是强排泵站抽出的地下水,是工程为平衡总干渠水位和沿线地下水位的护渠措施。
中国日报3月1日电 近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23—2024年度冰期输水工作圆满结束。自2023年12月1日冬季冰期输水以来,中线工程累计向沿线供水16.9亿立方米,较水利部同期下达供水计划多3.4亿立方米,其中,在满足受水区生活生产用水需求的基础上,中线工程向沿线生态补水2.
2023年,汉江秋汛防御与汛后蓄水实现“双胜利”。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初春时节正午时分,北京市丰台区居民吴小琴打开家中自来水直饮机,往茶杯加入来自千里之外——湖北丹江口水库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渠一路北上的汉江水。
近日,南水北调山东干线工程2024年机组大修工作圆满完成并通过试运行验收。大修后的机组运行工况得到改善、运行效能有效提升,已陆续投入2024—2025年度山东省骨干水利工程调水和南水北调东线年度调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