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木屑燃料颗粒机制生物质燃料迎来新的市场!一种叫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新能源近来销售颇旺,它利用废弃植物的枝条、秸秆等通过生物质颗粒机设备压缩而成,可替代传统茶叶加工中的木材、煤炭等燃料。 以前烧柴火加工茶叶时常因受热不均影响茶叶品质,而且经常会被烟熏着眼睛。
一家停产的废弃人造板厂经过改造后,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环保工厂。物,经过破碎、烘干、压缩、成型等工序后,加工成一颗颗细圆柱形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源源不断地从传送带运出,将供应广东、海南的生物质锅炉以及韩国、比利时的生物质发。
去年以来,威宁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生物质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将农作物秸秆、枯树枝等变废为宝,不仅让农村废弃材料变成群众腰包里实打实的票子,还进一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美化,推动全县构建起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1月19日,将木材运到生产车间。
近日,走进桐城市黄甲镇黄铺村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一堆堆废弃木屑、树皮木材边角料等原材料正等待着进入车间加工,经过破碎、粉碎、烘干、挤压、制粒、包装等工序后摇身变为生物质颗粒燃料。随后,这一袋袋生物质颗粒燃料被运往黄铺村茶叶加工厂。
家住桓台县果里镇绍南村的温涛最近有些发愁,从事建筑设备租赁的他看中了环保燃烧颗粒的前景,毅然投资开始生产,市场却差强人意。2015年冬天,他听说为建设生态淄博,大部分烧煤的企业都需要改进生产方式,使用更为环保的燃料。敏锐的温涛发现了市场先机。
本报特约记者晏廷勇魏秀勤生物颗粒燃料。杨祖恒摄成堆的“废弃物”。杨祖恒摄目前,一种新型的生物颗粒燃料正在宣威悄然兴起。这种生物颗粒燃料是用树枝、秸秆、核桃壳、花生壳、稻壳等“废弃物”生产的,具有“绿色”“实惠”的特点。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本报讯(通讯员王晓曦 赵志强)近年来,沽源县小河子乡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在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不断创新,有力推动了乡域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动力。小河子乡自然资源丰富,拥有12.2万亩草场、22.3万亩林地和14.14万亩耕地。
岑巩县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全县循环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于2015年12月荣获“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称号。岑巩县是农业大县,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加之,岑巩正值城市建设期,工地废材、工厂木屑等严重过剩。
长城网石家庄7月15日讯(朱涛 聂聪超)“第一单300吨生物质颗粒燃料出口韩国,实现创汇27万元,钱虽然挣得不多,但却得到了客商的认可,今天北京海泰英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又打来了电话,韩国客商要求签约月销售5000吨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