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消息(记者 龚键荣)近日发生的一起乌龙事件让下宅园社区居民李先生很“尴尬”,他的阿里旺旺账号被他人盗用后,向淘宝陌生卖家群发了各类“垃圾”信息。李先生很纳闷,他平日在网络上并未有危险操作,“好端端的,我的账号怎就被盗了?
雷峰网 2 月 22 日消息,阿里近期发布了阿里旺旺群聊服务下线通知,通知称,阿里旺旺原 9 系列版本中,提供的群聊服务预计将在 2022 年 2 月底正式下线。早在去年 7 月 10 日就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旗下淘宝沟通 App 阿里旺旺已无法使用。
4月27日,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大量网友反映当天在淘宝平台上收到陌生的聊天招呼,内容均为骚扰广告,而对方的旺旺ID显示的竟然是消费者本人的真实姓名。对此,淘宝平台回复称,“目前正在处理中。”“用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发消息,太吓人。”有网友这样写道。
来做个问答题吧:如果你可以选择穿过任意门,去某家主题乐园玩,你最想去哪一家?关于旺旺名字的由来,流传最广的一个江湖传说是,来自中国台湾的创始人蔡衍明在起名时,偶然听到了宠物狗“黑皮”的叫声,由此得出了灵感——不过在2022年,蔡衍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亲自“打脸”了这一说法:其实他一开始是想取英文名“one one”,图个“吃完一片再吃一片”的好兆头,后来中文名取为“旺旺”,也有“日日为王”之意。
面对日益泛滥的刷单现象,国家收紧了对电子商务的监管。日前,商务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品流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交易场所内“禁止经营者自行或通过他人虚构信用评价”。这让一度处于灰色地带的刷单有了准确的法律界定,弥补了现行法律的不足,将有助于预防和制止这一失信行为。
封面新闻记者 张越熙近年来,网络新业态下的商标保护问题愈发引起公众注意,诸如“旺旺”与“淘宝旺旺”,“好医生”与“平安好医生”等争议性事件让人们思考,应用程序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一种新业态,属于商标法意义上何种服务类型?以往的商标驰名认证跨类保护,又该如何适应网络新业态的发展?
IT之家 7 月 10 日消息 据IT之家网友 @六安 投稿,阿里巴巴旗下淘宝沟通 App 阿里旺旺已无法使用。今天 App 忽然弹出提示说升级才能用,但是点击弹出的对话框又不能升级,卸载了,准备重装,但是小米应用商店搜索不到旺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