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顶级艺术专业媒体ARTnews中文版联合“外滩·老市府”共同主办的“上海色彩”年度主题展精彩上演。这是位于外滩第二立面的百年老市府大楼华丽转身为“外滩·老市府”后的首次限时对外预约开放。在此期间,市民游客可预约走进这里,参观主题展以及这座百年建筑。
2018年起,黄浦区启动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工作,把功能提升、风貌完善、形态优化相结合,将由街坊、地块、建筑及其布局所构成的城市肌理进行保护与更新设计,全面提升街道、内街、内庭的可达性,增加独具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对标“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的要求。
2024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叠加上海国际光影节,位于黄浦区汉口路193号的老市府大楼今夜格外璀璨。老市府大楼全景老市府大楼的灯光亮化工作与建筑整体修复和改造工程相结合,以温润优雅的方式展示文物级别历史建筑的美和历史价值,唤起人们对过去时光的思考和回忆。
市住建委、市历保中心介绍,汉口路作为外滩“第二立面”中一条承载近代风云的百年马路,近代上海的不少新奇事物、文化现象和建筑地标等,都出自这里。今天,让我们沿着汉口路,自西向东而行,一同探寻三座与上海近代历史紧密相关的优秀历史建筑——汉口路309号、汉口路193号、汉口路110号。
青年报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外滩“第二立面”近来常被提及。这“第二立面”,即外滩第一立面建筑后排、西至河南中路、北至南苏州路、南至延安东路的非临江区域。这里矗立着百余幢风格迥异、历史悠久的老大楼。回望时光之径,新与旧的碰撞,总有万般滋味。
为用好“三师联创”机制,推动外滩“第二立面”区域实现风貌保护、功能升级和民生改善的更好结合,打造全市乃至全国著名风貌保护区城市更新的样板,10月9日,中共黄浦区委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山州主持会议并讲话。
外滩第二立面前 言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中国金融业滥觞于此,曾是近代东亚地区第一的金融街、世界第三的国际金融中心。2018年3月,上海外滩在全面推进“第一立面”(即临江建筑群)功能置换的基础上,同步启动了“第二立面”(即非临江的外滩建筑群)功能置换工作。
市住建委、市历保中心介绍,外滩“第二立面”东至圆明园路-天津路-四川中路,西至河南中路,南至延安东路,北至南苏州路。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连接外滩与周边区域的重要纽带。九江路作为这一地块的中心地带,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气息。
2023年的倒数第二天,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工程(老市府大楼)外立面正式亮灯,是继历史性百年围合之后的又一新进展。夜幕降临,大楼在灯光映照下分外雅致,再现华美风姿。从这栋大楼开始,外滩“第二立面”正在发生蝶变。
上海的地标名片,大部分人脑海中一定会闪过一个地方,那就是外滩。自开埠起,外滩已经历过百年风雨,如今正迎来一系列新规划。日前,外滩01、02更新单元规划实施方案正式公示,标志着外滩新一轮城市更新正式开锣。外滩风貌区 有两个面先问个地理问题,外滩究竟在哪里?
中新网上海9月19日电 (记者 郑莹莹)从拆除“亚洲第一弯”到外滩“第二立面”区域更新,上海外滩地区的“一举一动”一直以来颇受外界关注。9月19日,2024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在沪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在会上作主旨报告。记者 郑莹莹 摄2024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19日在沪举行。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2024年正值上海解放75周年,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老市府大楼项目焕新归来,以“外滩·老市府”的新名字对外亮相。目前老市府大楼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进入全球招商阶段。
处于外滩“第二立面”核心位置的上海外滩美术馆(RAM)将研究对象设为自己,这栋原名亚洲文会大楼的历史建筑充满传奇,更见证了1857年到1946年将近100年的上海文化历史。展览方从欧美图书馆档案馆中的文献里钩沉历史,重现历史的车辙。
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提升文化遗产的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在区房管局、区文旅局、各街道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编制了优秀历史建筑电子信息网页,形成二维码图案,加装在优秀历史建筑铭牌上。通过建筑扫码,即可了解到建筑简介、保护要求、建筑特征、历史人文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