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内罗毕6月11日电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在中非合作论坛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下不断深化,取得丰硕成果。从田间地头到电商市场,中国通过技术援助、产业链建设和市场拓展,助力非洲各国提升农业生产力,推动非洲大陆农业现代化进程。
“棒极了!非常好!很激动!”5日上午,在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前来参加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的尼日利亚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巴巴加纳·瓦基勒,用三个词语形容了参会感受。他期待,尼日利亚未来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参考消息网11月7日报道据尼日利亚《抨击报》网站11月6日报道,至少400名尼日利亚政府人员接受了由中国政府赞助、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承办的农业技术培训项目的培训。据中国大使馆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这些项目旨在加强中国和尼日利亚之间的农业交流与合作。
世界主要粮食品种,有水稻、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高粱、谷子、红薯等。小麦、玉米等分布在世界各地,北半球最多,南半球最少。非洲和南北美洲地大物博,但是大部分降水稀少,或者雨林草原未开发,种植水稻面积很少。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吃大米,大米占所有食用主粮的一半。
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是东非海岸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水晶般清澈的海水和历经沧桑的历史建筑,然而来自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刘灶长研究员一抵岛,却直接套上胶鞋,跳进了稻田。去年桑给巴尔的科研人员主动联系上了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希望将中心研发节水抗旱稻引入桑给巴尔试种。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Do选手编辑|Do选手中非合作:从一碗蛋炒饭看农业技术援助的深远意义引言:“没米下锅”——这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形容词,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但对于曾经的许多非洲人民而言,这却是残酷的现实。
中新网长沙9月18日电 (鲁毅 向一鹏 傅煜 唐小晴)湖南首个非洲经贸深度合作联动功能区落户尼日尔,中国首批从非洲进口的羊肉产品进入湖南市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刚刚圆满收官,湖南与非洲经贸合作又添新成果,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区先行区建设加速推进。
中新社长沙9月5日电 题:中国杂交水稻缘何被印上非洲国家纸币?——专访袁氏种业副总经理姚震球中新社记者 白祖偕 傅煜2018年,中非合作“八大行动”提出,中国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在一批批中国援非农业专家努力下,现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杂交水稻。
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在大部分眼中,非洲是一块充满了伤痕的土地,尽管我们人类的祖先诞生于非洲,但是人类却并没有给予非洲这片土地以文明。多年来的殖民掠夺,使得非洲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饱受战火的摧残。
新华社阿布贾4月13日电 通讯|在西非土地上播种希望新华社记者杨喆 侯鸣西非国家尼日利亚即将迎来水稻收割之际,在首都阿布贾近郊一个农场里,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李太龙头顶烈日在田间查看稻穗的长势。“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水稻品种,现在尼日利亚三分之二的州都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