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是阖家团圆、欢聚一堂的时刻。然而,在春节期间,仍有许多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如环卫工人、民警、医护人员、消防、客车司机等,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默默付出。南都惠州在春节期间,将持续推出“春节我在岗”系列人物报道,展示这些春节坚守岗位的人们的平凡故事。
“来,这张‘福’字送给你们。”昨天上午,在宝山区大场镇星辰家养老院,90岁高龄的陆老伯写了很多“福”字,送给94岁和90岁高龄的毛老伯夫妇以及他在养老院的邻居们。今年春节,这群“90”后、“80后”大部分都选择在养老院过年。“这里的居住环境好,护工照料也细心,伙食也吃的不错。
今年春运进入最高峰。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春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返乡过年,1979年春运客流突破1个亿。
中新网南宁2月19日电(林艳华 申蓓 苏良良 陈庆珊)广西移动18日发布《龙年春节大数据报告》,从人口流动、交通出行、旅行游玩到跨年团圆、民俗活动、网络冲浪等多组大数据,深入观察并描绘出广西春节期间的生活百态和喜庆氛围,用详实的大数据还原“桂味”春节。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唐哲宁 通讯员 戴儒舟 永兴报道时令腊月,正值春节,本是一年难得的农闲时光,但闲不住的彭家兴刚在育秧工厂检查完烤烟育苗情况后,又来到稻田中,查看油菜生长情况。“这片1000亩水田,是油稻轮作种植基地,那边刚耕好的是2000亩烟稻轮作种植基地。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今年收获了不一样的年味。”甲辰龙年正月初四,环游一圈的陈鑫刚刚回到南京不久,喜悦的心情还未平静。陈鑫是定居南京的90后上班族,今年是她结婚第一年。当蜜月旅行计划赶上过年,一家人一起去了香港、澳门,接着又到了广州和佛山。
纵览客户端讯(记者王子璇 通讯员张向鹏、李雨晴)2月7日(腊月二十八)早上9点,雄安移动智慧家庭工程师袁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客户家里。这是袁笑值守春节的第5个年头,今天,他要给一位家住容城县领秀城小区的移动用户处理宽带问题。
中新网石家庄2月9日电 题:守护中欧班列的“90后”铁路“夫妻档”的春运记者 陈林9日凌晨,在京津冀地区最大内陆港石家庄国际陆港的园区,“90后”铁路货运员杨晓和妻子白玉倩依然忙碌。不远处,龙门吊正一次次将集装箱抓放到汽车上,运往查验平台进行安检查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陈凤莉)“各岗位人员到岗报到,有序备战春运……”1月29日一早,贵州省荔波高铁站“90后”站长于吉军在候车室部署春运工作,值班班长、综控员、检票员等10余名青年为一个班组,每5天轮班一次,切实做好3-5万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
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去贵州省榕江县的小丹江苗寨认识一群年轻人。他们都是90后,大学毕业外出闯荡后,最终又都选择扎根家乡。近两年来,从拍摄短视频到直播带货,这些年轻人让更多人走进大山里,又让山里的农特产品走出去。春节期间,这些年轻人在忙活些什么呢?
近日,衡阳90后小伙夏汪辉从深圳步行回家过年,目前已走了11天。他一边赶路一边分享视频,引发大量关注。很多网友点赞他的毅力,也有人表示关心,问他是不是没买到车票,想顺道载他一程。还有人问他,走瘦了多少斤?
新华社沈阳2月17日电(记者李铮、崔师豪、刘艺淳)“90后”女孩高铭悦在北京工作,过年回家的她来到沈阳小河沿早市和辽宁省博物馆打卡。在小河沿早市,高铭悦一边吃油炸糕、“吸溜”冻梨、买棉帽子,一边用乡音和摊主唠嗑,漂泊在外的她找到了小时候的味道和亲切感。“放松、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