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去年8月,顾某到某银行的自助取款机取钱,取完钱走出大门时,关闭中的移动玻璃撞到走到门中间的顾某并爆裂,顾某被碎玻璃扎伤,虽然没什么大碍,但是也花去了数千元医疗费,耽误了几天工期。顾某到法院起诉,要求该银行赔偿损失1.7万元。
昨日,市民张女士致电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说家里客厅玻璃门前不久自爆,物业表示已过保质期,只能自己花钱维修或更换,对此结果,她表示不能接受。至今,自爆的玻璃门仍然没有处理。张女士家住中央城C区,她说自爆发生是7月11日。
张先生家中阳台推拉门钢化玻璃突然爆裂。福州晚报9月28日讯(记者 徐强 文/摄) 阳台钢化玻璃毫无征兆爆裂,险些伤及住户。昨日上午6时许,仓山区福湾路台山小区发生这样一起事故。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该小区为拆迁安置房,由于已经过了保修期,住户得自行承担修复责任。
前些日子,市民徐先生家主卧与阳台之间的一扇玻璃移门突然间破碎。由于移门是房子交付时就有的,徐先生于是找小区物业要求处理,但物业在察看后却要他自行维修。徐先生告诉记者,这套房子是他去年购买的,今年4月份开始装修,直到7月上旬,装修基本完工。
中国江苏网8月5日讯 淋浴房突然自爆,燃气灶灶面突然爆裂……入夏以来,关于钢化玻璃的自爆投诉时常发生,钢化玻璃也因此成为家中不得不提防的“透明隐患”。而由于“自爆”原因难以鉴定,不少消费者与商家争执不下,如何维权更成了烦心事。
掌上春城讯近日,昆明连续高温不仅让市民高呼“热的睡不着”,更让室内某些因热导致的危险系数上升。在此小掌也提醒各位市民,夏天因昼夜温差较大,热胀冷缩极易导致家中玻璃产生此类爆裂现象,建议市民家中装修时尽量选取钢化玻璃,并粘贴防爆膜避免爆裂发生后玻璃渣飞溅伤人。
门窗、幕墙……环顾居室四周,钢化玻璃的身影随处可见。然而近日钢化玻璃自爆的消息频频传出,让消费者颇感焦虑。以安全著称钢化玻璃怎么就成了家中“透明隐患”?对于消费者而言,钢化玻璃产品的选购、使用过程很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