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形势,李白坚持投身“日边”、“愿为辅弼”的初衷,已决无可能。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北方。安禄山,这位传闻中雄踞北境,君主无比宠信,手中拥有巨大权力的“豪英”,再加上纷纷飞向中原真假相杂的征战捷报,由此而造成的当时那股“赴蓟门,觅封侯”的社会风气,都使得李白追寻而去:“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豪英”,“心随长风去”、“沙漠收奇勋”。
李后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李海龙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工作处原文载于《中国西部》2021年第1期 专家特稿·西部论见 栏目﹝摘要﹞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被误读千年,一直被认为是描写四川的道路难。其实,《蜀道难》完全是精心设计,刻意记录李白家事和身世的乐府诗。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唐代: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暑期创作大赛#※※※※要说中国古代最牛的一首隐喻诗要算唐.朱庆余呈张籍的巜近试上张水部》。这种诗当时又叫行卷诗。朱庆余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为何说它最牛?在于要是不了解背景,谁都会把这首诗当作叙写一个女子新婚故事的爱情诗。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诗句穿越千年,依然散发着友情的芬芳。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