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李阿姨因腹部胀气、无法进食到当地医院就诊,CT提示十二指肠水平段前缘肿块,与胰头分界不清,包绕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在外院腹部超声引导下穿刺未能获得明确诊断,与家人商量后来到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进一步寻求治疗。
70多岁的李先生胃部不适症状已有多年,自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近日,李先生胃部不适症状突然加重,当地行胃镜检查后诊断为胃早癌,病理显示:黏膜内癌。李先生带着检查报告慕名找到南京市中医院内镜中心王震凯主任医师。
大家对胃镜、肠镜已十分了解,但超声内镜是什么,很多病人并不了解。殊不知,超声内镜正是内镜医生的火眼金睛,让一些黏膜下病变无所遁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位九旬奶奶超声内镜诊断的故事吧!郑老太虽然已经93岁高龄了,但平日生活自理,身体非常健康。但是,春节前突然出现腹痛、消瘦、黄疸不适。
小王今年35岁,体检时做了肠镜检查。结果发现,直肠有一处约0.5cm黏膜下隆起,这让他十分慌张。为了更好地准确识别小王的消化道病变,在征得他同意后,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李娅秀医生为他做了超声肠镜,检查结果提示类癌。
61岁老李(化名)疑患肺癌伴淋巴结转移,CT引导下肺穿刺、胸腔积液穿刺均未成功,治疗一度陷入僵局。南医大二附院消化医学中心超声内镜技术巧取病理组织,老李终于有了明确诊断。怀疑肺癌伴淋巴瘤转移 CT穿刺无法确诊老李今年61岁,目前在城里务工。
又到体检季,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胃肠道很容易出现不适,相关的各类检查开展得也越来越普遍。常见的胃肠道检查有哪几种?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不同的检查针对的问题不同,相互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此,临床上常会组合多种检查手段,以获得更明确的诊断依据。
超声内镜(EUS)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进一步提高了胃肠道疾病以及临近器官组织的诊断
来源:【生命时报】主讲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曹 倩□主治医师 陈小丽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在做完胃肠镜或影像学评估后,被医生告知要进一步做超声内镜,来评估检查中发现的“隆起病灶”或者排除胰腺和胆道的疾病。这时,不少患者心生疑惑:“内镜不是刚刚才做的吗?
鲁网3月23日讯60岁的周女士,因腹部不适行常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粘膜粗糙,病理提示:食管高级别上内瘤变,属于食管早癌,但尚不清楚周围状况。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建议其进行超声胃镜检查以确定周围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超声内镜其实就是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将微型B超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体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病变的同时,可利用内镜下的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胃肠道的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对消化道病变性质进行鉴别诊断,判断其侵袭深度和范围,鉴别病变的良恶性。
10月29日,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内镜诊疗科开展首例无痛胃镜+小超声内镜检查。当你做完胃镜或肠镜检查后,发现报告单上有诸如此类的诊断:食管粘膜下隆起(建议进一步超声内镜检查)或者直肠粘膜下隆起(建议进一步超声内镜检查),当你看到这个诊断是不是有点懵啦?超声内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