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作为遥远四川偏僻小乡村傻丫头的我,是无缘实地参谒开封府的——我对开封府的认知,来源于儿时那个缺乏文化娱乐的年代里,扛着长条木凳,步行两公里,蹭着二公、覃公公的戏票,在镇上人山人海的戏台下,沉醉于《包青天怒斩陈世美》慷慨激昂的戏文,仰望黑面包公的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
有人说,没有记录的生活,就等于没有发生过。所以,不知从何时起,我也开始善于记录自己的旅行生活了。还有一次,听两位著名主持人在一起聊天时谈起,说人生如此短暂却又不失美好,是时候该去想想用文字写点啥来存留记忆了。这些具有褒奖性的话题,非常鼓励人,能让我有勇气继续写下去。
本报记者 杨圣学开封,位于河南豫东平原,北依黄河,南接黄淮平原。开封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建城的历史已有2700多年。
【来源:开封日报】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东伟报道 随着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热播,让北宋“天下首府”开封府频繁亮相荧屏。连日来,众多游客纷纷来到开封府,走访景区内的《开封府题名记》碑、左军巡院、右军巡院、架阁库等处,探寻《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文化密码”。
开封府 雨中河南最后一站。提起开封府,便想到了包龙图,也便有了刚正不阿、扶正祛邪的包公精神。“开封府提名记碑”找不到包拯的名字,刻记之处是一道深深的凹痕,凹痕盛满的是百姓对包拯的敬爱,不在碑文在百姓心中。
不知道在哪个时刻,这首经典的音乐《包青天》就会突然浮现在脑海,情不自禁就会唱上几句。再往东就是复原的开封府南衙,南衙里全是包拯的元素,南衙位于开封府的最北边,相传包拯上任开封府尹三个月没有一起案件,闲来无事去大相国寺的茶馆喝茶,得知百姓在此争论案情,讨论谁对谁错,包拯大惊,询问为何不前去衙门,百姓说去衙门一道道的关卡,到处得使银子办事,不如在此评个理,包拯一听立马打开开封府的北门,倒坐南门接受百姓上报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