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蜗牛及其粘液在古代被希波克拉底和普林尼用来治疗与烧伤、脓肿和其他伤口相关的疼痛。受这种古老疗法的启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KIB)的吴明义教授及其团队从蜗牛分泌物中鉴定出一种天然生物粘合剂,评估其体外粘附特性,并研究其体内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人遭受意外损伤、外科损伤、慢性溃疡等组织损伤,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传说,2000多年前,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等人就将蜗牛及其粘液用于治疗皮肤损伤等皮肤创伤疾病,但其在伤口愈合中的物质基础及药理机制等仍是个待解之谜。
图为d-SMG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中新网昆明1月30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从白玉蜗牛粘液中发现一种天然的可用于伤口修复的多糖基生物粘合剂。
在人们看来,蛇是地球上最邪恶的动物之一,一想到它,很多人本能地会后背发凉,对它有畏惧感由来已久,尤其是蛇毒,简直就是很多种动物的噩梦,给很多动物带来了痛苦和伤害,但是现在,科学家们正在为蛇毒寻找科学用途。
11月7日,立冬节气来临,鱼类开始大量摄食并减缓新陈代谢,以储备足够的能量,俗称“养冬膘”。鱼肥,鱼的胶质就好,这个时间温度下降,不受蚊虫侵扰,正是制作鱼鳔胶的最佳时节。会“呼吸”、能伸缩的生物胶胶水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从修补日常用品到工业生产都离不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