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释义:杜绝智慧抛弃巧辩,百姓能获利百倍;杜绝仁爱抛弃信义,百姓会恢复孝慈;杜绝伪诈抛弃私利,盗贼就不会存在。这三者,作为文饰,不足以治理天下。
《道德经》十九章首句:“绝智弃辩,民利百伓。绝攼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季子。”(简本)有三个“绝……弃……”句,二十章首句“绝学无忧”又见一“绝”字,学界对此句多有争议,许多学者倾向于“绝学无忧”句应排在十九章章尾。马叙伦云:“‘绝学无忧’一句当在上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第二十章正文: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老子是非常有逻辑的,上一章节通过三绝三弃,以及见素抱朴,少思寡欲,从而绝学无忧。假人假说《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学无忧的真正含义发布以后,有人和我反驳说,绝学无忧是老子的四绝之一,和“绝智弃辩,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是并列关系,你那说法是瞎扯。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这里的“我”,看似好像说老子自己,其实是说给包括统治者的所有人的,意思是:你们要独立思考,不可盲目从众,要善于质疑,要居安思危,不可得意忘形、乐而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