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征信不好也可以办理贷款,我们公司会专门针对您的实际情况制定贷款方案……”温柔的语气、个性化的贷款方案、诱惑的说辞,在如此精致的“包装”下,一些征信有瑕疵但有贷款需求的人卸下了防备,进入到“AB贷”的圈套之中……经上海市普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日前,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某
年关将至,贷款黑中介开始倾巢而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揽客大战。与年初、年中的营销模式有所不同,在年底冲刺阶段,中介的业务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无论是企业主应对年底资金周转、结算货款,还是个人消费者想要偿还旧债,以贷养贷,或者是购房者想要通过贷款延期缓解压力,都成为中介的潜在客户。
五一节前,国家金融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发布信息称,广东监管配合警方集中收网,侦破涉非法贷款中介案件14起,打掉贷款诈骗团伙1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07名,涉及全国8省26市,实现对非法中介、金主、职业背债人、销赃人的全链条打击。
“房子评估下调、原贷款到期或续贷要补本金客户,额度上限2000万,最高可做评估价1.5倍。”贷款中介饶明(化名)近期开始在各大社群转发文案,进入了年底冲业绩的节奏。年末,到了银行冲刺业绩的关键时点,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不少不法贷款中介趁机加大营销“造势”。
“征信差不要紧,我们有内部渠道,可根据您的信用情况匹配可以放款的银行,收取3%的服务费,5000元起办。银行贷款年化利率很低,在3%左右。”7月初,在广东做生意的吴龙(化名)正在琢磨如何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时,接到了来自某贷款中介人员的电话。
“贷了10万元,服务费交了2.9万元!我怎么那么蠢,当时竟然信了他说的话。”四川成都的向女士向记者回想起自己被骗的经历,忍不住哽咽起来。今年6月,她接到一通自称“××银行贷款中心”的电话,因需要资金周转,向女士就和对方约定见面了解情况。
随着2024年临近尾声,银行消费贷业务又开始发力,近期,多家银行纷纷推出低利率消费贷产品,利率低于3%的产品也屡见不鲜,引发市场广泛热议。业内人士提示,在享受低息贷款便利的同时,还需警惕不法中介与消费陷阱。
针对地产中介充当贷款中介赚取佣金的行为,多地监管近日发文禁止房贷返点,揭开了贷款中介黑幕一角。早在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曾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中介机构不得向金融机构收取或变相收取返佣等费用,金融机构也不得与未在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的中介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
“征信不好也可以办理贷款,我们公司会专门针对您的实际情况制定贷款方案。”面对贷款公司的话术,一些征信有瑕疵但有贷款需求的人便卸下了防备,却不知一步步迈入了圈套。近日,记者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获知了一起案例,揭露了贷款中介的“AB贷”套路。
AB 贷:有个高中同学给我打电话,说在杨家坪找了个贷款中介申请贷款,通过了,有 12 万额度,可还得找个第三方过下账。这第三方得满足些条件,在重庆有按揭房或者有稳定工作,有社保、打卡工资,还得交了公积金。
“我们是××银行渠道部的,您最近有贷款需求吗?”“我是××银行信贷中心,无抵押低息贷款,当天到账,您需要吗?”类似开场白的电话,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这些电话真是银行工作人员打出来的吗?他们真能办下银行贷款吗?
知道你的姓名、手机号、公司,甚至知道你有无贷款,当电话那头的“某某银行客服”“某某银行专员”热情地询问你想不想了解“某某银行的贷款服务”时,不少人便信以为真,前往浦东某大楼22楼的“签约中心”,签下了含有明显不合理条款的贷款委托服务合同,中介服务费可达到金融机构实际放款金额的14%。
界面新闻记者 | 曾令俊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临近年关,有多位消费者向界面新闻记者反映,最近频繁接到贷款中介的推销电话。“年底利率很低,可以随借随还,不需要抵押,放款速度也很快。”深圳市民黄先生最近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股份制银行个贷部人士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