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喇叭戏是东北地区最早形成的民间剧种之一,距今有300多年历史,脱胎于海城地秧歌,主奏乐器唢吶俗名“喇叭”,故称“喇叭戏”。以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习俗为内容,贴近生活,自娱为主。2008年6月被国务院确立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文| 李焱唢呐,作为一种民族吹管乐器和流传甚广、技巧丰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宛西一带尤为盛行。一支小小的唢呐,历经沧桑,见证了民俗、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唢呐,俗称“嗽叭”、“响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州一代又称作“嘀嗒”。
▲河北井陉籍画梁岩 国画作品《吹不尽人间哀乐》▼点下方视频,即可收听大摆队马家唢呐班 | 著名陕北唢呐班(录音:薛九英 吕永强)《大摆队》,以事得名。系陕北唢呐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牌之一,常用于春节、开业、典礼和婚娶等欢庆场合。曲牌原形容古代军队摆阵、将士出征的情景。
黄土文化渊源流长,内涵博大精深,外延广袤深邃。在陕北文化中,有一种音乐文化伴随着陕北人的一生。你听,一杆长号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吹出一个欢天喜地的新面貌。红边牛皮鼓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敲出动人心魄的新感受。一声铜锣地动山摇,声势宏伟,好似闷雷掠空,打出振奋人心的新气象。
吹喇叭,是曹县城西的方言,城东叫吹响器,现在都混了统统叫吹响。吹唢呐,吹笛子和锣鼓等吹吹打打的迋热闹的,唢呐,笛子,锣鼓,有驱邪,镇恶,除魔的功效,村里有专门吹响器的班子,他们一般都是祖传,一个响器班子里,五六个人,多是父子兄弟姐妹,一个吹唢呐的,两个吹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