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飘香,端午安康,夏至后的第二天,我们遇到了传统佳节端午,民俗有云:“夏至端午前,必定丰收年”。有人说端午节是因为纪念屈原而诞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如今,端午节纪念屈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你们不清楚的是,屈原也曾经过过端午节,那么在他没有投江之前,人们又是纪念谁呢?
正月里有很多和女娲娘娘相关的节日,正月二十的补天节就是其中之一,有些地方的补天节在正月初十、正月二十三等等,但大多数地方还是在正月二十这一天。补天节补天节也叫天穿节,这天据说是女娲补天的时间,所以人们在这一天摊煎饼用来模拟女娲补天的行为,用来纪念女娲补天的行为。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又称重午、重五。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最为普遍的说法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品德高尚,才学出众,热爱祖国,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今天是汉文化圈传统节日端午节,传说2300年前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跳汨罗河自尽,端午节因此也被视作纪念屈原的节日。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典故。屈原讨论端午节的起源,闻一多先生早有名文《端午考》。这篇文章虽重在讨论端午节与龙的渊源,开篇亦稍稍涉及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