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八十余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人生故事已被世人广为传颂,作家学者争相为这个神秘女作家立传作赋,为她的作品或人生提供解读,正如伍尔夫自己在《到灯塔去》中所言:“一个人需要有五十双眼睛来观望。她想,要从四面八方来观察那个女人,五十双眼睛还不够。”
在大众视野里,弗吉尼亚·伍尔夫常常要么是一个脆弱女作家,要么是一个远离真实世界的唯美主义者。著有《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夏洛蒂·勃朗特传》等作品的学者林德尔·戈登通过小说、日记和书信重构出这样一个伍尔夫:她是强健的步行爱好者、努力工作的职业作家,更是“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探索“人类处境的千奇百怪”。
文 | 林希言 十点签约作者叶萱曾说:婚姻其实是件再琐碎不过的事,而之所以婚姻源于爱情却不等于爱情,恐怕就是因为没有哪种爱情,能抵挡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那些琐碎的消磨。女人到了中年,人生过半,上有老,下有小,耐性被柴米油盐消磨殆尽。此时此刻,再美好的爱情也敌不过岁月的冲击。
图为美国画家Randy van Beek的作品成为自己比任何事都重要(文/meiya)一、一间自己的房间1928年,伍尔夫受邀到剑桥大学做了两次“妇女与小说”的演讲,《一间自己的房间》一书就是这两次演讲的总结。
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伍尔夫的呢?可能是从电影《时时刻刻》开始。潮水般的情绪就这样淹没了自己,走向河中心的伍尔夫还在与自己做斗争,怕被人看见,也怕被人救起。为了这一天的解脱,她努力斗争了很多年,精神和肉体都受尽折磨。即便这世界上,有疼爱她的姐姐和丈夫,为什么要活着?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1928年初秋,伍尔夫受邀,前往剑桥大学做演讲。身为知识女性,她痛批传统偏见,呼吁女性独立。当时,她的发声无异于一枚炸雷,不仅引爆了舆论,还为她引来无数谩骂。面对汹涌的恶意,伍尔夫却毫不胆怯。她不仅把演讲稿刊登在各大杂志上,还接连出版了几本力作。
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我经常会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愿说话。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抱怨是没用的,你能做的就是欣然接受当下的境遇,然后,非常努力。就算你满肚子苦水,就算你真的觉得委屈,你也不能泄气,你必须咬紧牙关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