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文,他力挽狂澜,扭转一代风气;从政,他心怀道义,为弱势者发声。文豪苏轼曾赞颂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他就是雄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韩愈有着怎样的文学观,又是如何以文载道的?韩文公之“道”对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原文】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苏轼对韩愈在唐代古文运动中的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说道:“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
说起韩愈,大家会想到唐宋八大家、潮州、八仙过海中的韩湘子“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句歌颂韩愈的词,来自宋代苏轼写的散文《潮州韩文公庙碑》,元佑七年三月,苏东坡接受了潮州知府的请求,为潮州重建韩愈庙所写的碑文。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唐代的历史是一部大喜大悲的历史,激动人心的画面在这里一再地呈现,而杰出人物积极有为,反抗命运,在逆境中奋发崛起的斗志,亦是波浪叠起,层出不穷。
这个“铁三角”出现在中唐文坛,他们是文人,也是官员。对他们来说,做官是主业,诗文不过是自娱、寄托或排遣,充其量也就是灵魂后花园。只不过他们文名实在太大了,亮光几乎完全遮住了官场的光泽。他们便是韩愈、刘禹锡和柳宗元。之所以把柳宗元排老末,完全因为他年龄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