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5月8日电(林波)5月8日,据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消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佳灯塔工叶中央于当日7时逝世,享年85岁。19世纪80年代初,英国人在东海白节岛上建成灯塔,渔民叶来荣成了中国第一代灯塔工。而后,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叶家后人相继接力,守望灯塔。
有100多年历史的朝连岛灯塔位于我国黄海青岛东南海域的朝连岛上,上一次岛单程需要近4个小时航程。因其位置的特殊性,朝连岛灯塔是目前为数不多有人值守的海岛航标站之一,为往来船舶进出港指示航路,保障其海上航行安全。
中新网宁波4月24日电(林波 陈驰)“今天是我在岗的最后一天,我要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下三星灯塔主任徐建国于4月23日在工作群里发的消息。过完这一天,他便退休了,结束42年的守塔生涯。徐建国行走在岛上。
2024年月8月13日,人民日报社会版刊文《王洪安在辽宁墩台山守护灯塔二十一年——“人在灯亮,这是守塔人的信念”》。以下为报道全文:登上海拔130多米的墩台山,向西眺望,但见渤海苍茫;脚下,辽宁营口港鲅鱼圈港区舟车往来不息,货物进出繁忙。
2月5日下午,当广州沉浸在迎春花市的喜庆氛围中,位于南沙区龙穴岛东侧的舢舨洲孤岛,寒风卷着海浪不停地拍打礁石,岛中的五层白色灯塔上,今年将满60岁的黄灿明正与妻子郭丽珍为住所的大门贴上新的“福”字,迎接农历龙年的到来。如无例外,夫妻俩会在岛上度过又一个普通的春节。
繁忙的滨海城市都建有灯塔。古老的灯塔静静矗立,不仅指引着船只航行,更成为了解一座城市历史的重要意象。小青岛灯塔就是如此。1904年,距岸不足一公里的小青岛上建起了这座建筑,为出入胶州湾的船只引领航向。新中国成立后,小青岛灯塔经过大修,继续发挥导航作用。
来源:【竞舟】“来,当心,东西递给我……”1月14日下午1时30分许,岱山县衢山镇附近的下三星岛,这座没有常住人口只有3名守塔人的悬水小岛,迎来了守塔人换班的日子。59岁的守塔人黄松海,已在岛上连续待了40多天,终于要下岛了。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李绍远 被海水环绕的东方四更沙灯塔像是一座孤岛。而陈爱雄就是这座灯塔唯一的值守人员。44年前,陈爱雄从父亲陈保隆手中“接棒”,开始守塔。自此,他每天准时起床上班,确保航标灯闪亮如新,为海上的船舶引路。
中新网宁波4月20日电(林波)“在我守塔的岁月中,除了与海浪、海风相伴外,还有床头的书籍,阅读让我不再孤独。”4月20日,第五代灯塔工、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洛迦山灯塔助理副灯塔长叶超群在七里屿灯塔举行的2024海上读书会上如是说。叶超群分享现场。
1月10日,王洪安在台子山灯塔平台上瞭望远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的墩台山,有着中国最北端的灯塔——台子山灯塔。这座21米高的灯塔,见证了鲅鱼圈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货物运输港。陪伴这座高塔的,是在这里默默坚守21年的灯塔工王洪安。
潮新闻 共享联盟·镇海 余可歆 通讯员 金奇良 记者 李华 一代人心中的灯塔守护者离我们远去,记者从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航标处获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佳灯塔工、新中国第一代灯塔工后代叶中央于5月8日7时因病离世,享年85岁。
央广网北京1月27日消息(记者韩栋 陈亚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浙江温州瑞安市北麂岛地处海上交通要道,过往船只频繁,岛上拥有温州海域唯一有人值守的国际一级大型灯塔——北麂山灯塔。1990年灯塔建成后,杜忠良就成了守塔人,这一守就是34年。
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228国道旁的墩台山上,坐落着中国最北的灯塔——台子山灯塔。这座21米高的灯塔,见证了鲅鱼圈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重要货物运输港。陪伴这座灯塔的灯塔工王洪安,已在这里坚守21年。现代航标技术逐渐向数字化发展,但灯塔作为传统的导航手段依旧被保留下来。
这个岗位年薪百万,却仍然空缺,常年招不到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看了下岗位的要求,是既不需要高学历,也不需要有特别过硬的技术,只要你有胆量、耐得住寂寞就可以。那为什么这么好的薪资条件,就是没人愿意去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秘这个神秘的岗位。
原标题:他在孤岛上的最后一个春节宁波日报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许文韬拿抹布仔细擦拭灯器,巡检供电线路,检修设备……昨日上午,宁波航标处下三星灯塔主任徐建国又开始了他的守塔日常工作。“我42年来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守护这座下三星灯塔,它就像是我的‘大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