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初,西关成为了商贾聚集的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发展,作为西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粤剧,就是在西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发展而来,成为了近代粤剧行业的大本营,在粤剧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红线女和芳艳芬,两人的祖籍都为江门,她们同时出道。上世纪30年代,红线女和芳艳芬在寿胜年粤剧团一起从艺、一起登台演出。活泼可爱、为舞台而生的两人被誉为该团一对美丽“小宫灯”。多年过去了,她们分别创作的红腔和芳腔都成了粤剧唱腔流派当中影响深远的主要流派。
近日,戏曲电视公开课《老倌学堂》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录制,第六讲《老倌学堂》由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香港粤剧泰斗新马师曾的入室弟子曾慧担任主讲。曾慧曾慧是新马师曾在舞台上合作最多的徒弟之一,代表作有《光绪皇夜祭珍妃》《洛神》《穆桂英大战洪州》《胡不归》《龙母传奇》等。
For generations,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including Cantonese opera, has been deeply cherished by the people of the Wuyi region.
进入深秋初冬季节的广州,天空总是蓝蓝的,让人感觉十分的舒服。有了空闲时间的珊珊三丫头决定在西关的恩宁路及周边一带寻访现存着的粤剧、曲艺、粤乐艺人的旧居和故居,在前面的文章,已和大家分享了“任白”、“千里驹”、“罗品超”、“芳艳芬”在广州旧居现状,除了“千里驹”的旧居正式挂牌保护之外,其他几处旧居就像普通民居的样子,未曾挂牌保护。
■著名粤剧青衣郑培英。■1993年郑培英粤剧艺术欣赏会海报。■粤剧黑胶唱片《牡丹亭》,郑培英、关国华演唱。■吸收京剧艺术特色的粤剧《王宝钏》,新马师曾演薛平贵,芳艳芬饰王宝钏。2月8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离世,多家媒体在报道这一讣闻时,称郑培英为“一代青衣”。
近日,戏曲电视公开课《老倌学堂》节目第六讲在广东广播电视台4K超高清虚拟演播室录制。第六讲由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香港粤剧泰斗新马师曾的入室弟子曾慧担任主讲。据悉,《老倌学堂》节目将于9月正式上线各大网络平台,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流行歌里,以地名为歌曲取名的很多,也有不少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的经典。从这期开始,以它为主题,新做一个“听歌游世界”的系列。在我收藏的唱片里,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地名歌”分享给大家,今天的“听歌游”旅程,先从亚洲开始。
新马师曾,原名邓永祥,又名新马仔,后辈多尊称祥哥,广东顺德人。新马师曾十岁时在茶座表演期间得到粤剧名小生何细杞的赏识,拜何细杞为师,自言:“师傅教我十分严谨,每天勤练武打功夫及唱功,使我文武皆能。那时学跳高,师傅拿着藤条就在脚下扫,做掌上压时,师傅在肚下放几枝烧着的线香,一不小心烫着便痛入心脾。”
大年初一起,由中国文联主办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春节大联欢”在各大卫视和网络平台播出。在广东江门开平分会场,著名歌手杨千嬅、粤剧名伶曾小敏、江门籍歌手伍珂玥、本土武术团队和舞蹈演员共同为观众带来节目《花好月圆夜》,江门籍香港艺人刘德华远程送祝福。录制现场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