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75周年华诞。75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到探月、探火工程深入推进,中国航天的高速发展折射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
在现代足球赛事中,当遇到重大犯规、越位及进球争议时,裁判可以借助哪些科技手段作出精确判定?在网球、板球等赛事中,又是用什么技术来准确判定球是否出界的?为什么一些球类项目要在球体中安装芯片?而比赛用的自行车为什么要采用碳纤维材料?
4月9日,记者从全省科普工作会议上捞到不少干货。省科普中心主任张新华介绍,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近日,西城区政府印发《西城区落实<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西城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共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升行动”“重点工程”和“组织实施”4个部分,确定了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0%。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 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56%,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但总体仍偏低。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
科普问答提升全民科学素质KE PU WEN DA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西城区科协分三期推出“科普知识问答”,三期题目全部答对者可以领取小奖品一份。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引导和培养,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为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我们特地找来了500道公民科学素质科普知识自测题和您分享。一起来测一下你的科学知识储备吧!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没有细胞结构C、在宿主细胞里进行繁殖D、可以独立生活参考答案:D2.
原标题:十八部门联合发文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有了行动指南教育部等十八部门29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
本次大会以“提升科学素质、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包括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委会第二次会议、大会全体会议以及6个分论坛,共邀请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相关的国际组织、政府机构、科技组织、科普机构、大学及研究机构代表、专家、学者等450余人齐聚云端,围绕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等议题分享科学助力绿色发展的思想、成果和经验,探讨以科学素质的提升和全球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方案,推动绿色发展成果共享,增进人类文明互鉴。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温竞华)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怀进鹏8日在2020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说,20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有效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1世纪初的不到2%到现在超过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