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在《过秦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就是这段话里的”奋六世之余烈“近年来引起了一些争议:过去传统的解释认为”奋六世之余烈“指的是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到秦始皇混一华夏之间的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楚六位国君。近年来也有人提出”世“指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指世代。由于上面提到的六个人中秦武王嬴荡和秦昭襄王嬴稷实为一代,所以要凑够六代人就得再往上数一代——当时在位的秦国国君是秦献公嬴师隰,所以近年来也有人提出所谓”奋六世之余烈“是指秦献公嬴师隰、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楚六代七位国君。
《大秦帝国》已经红了很久了。这部大部头的小说再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告诉了我们秦帝国时代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那种坚忍不拔、与生命抗争的精神。《大秦帝国》的作者孙皓晖先生,用历史小说的形式,全景式还原了秦统一天下的全过程,把这部五卷本120万字的精华版呈现给读者。
秦献公嬴师隰,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就是那个力行变法,奠定秦国崛起的秦孝公的父亲,真的是虎父无犬子。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公元前385年回国继位,在他执政秦国的二十多年中,为秦国做出过很多贡献,在国内进行了很多项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
最近《大秦赋》热播,因为这部剧展现了秦国几代人的发展,信息量十分庞大,所以喜欢《大秦帝国》系列的朋友,可能对第一部到第四部中历代秦国国君的关系有些没看明白,这里粗浅的为各位剧迷捋一下《大秦帝国》中历代国君都有哪几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