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从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中新社昆明11月5日电 (记者 马骞)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日在云南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二届昆明国际农博会。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国际农业经贸合作论坛做主题发言时,袁隆平表示,他和他的团队将继续为杂交水稻发展和世界粮食安全做贡献。
很多朋友可能觉得吃不饱饭离我们很远,但你可知,在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忍饥挨饿是常态,口粮呢,也是不够分的,在那个时代,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甚至还出现过很多奇怪的食物,比如双蒸饭,做法就是先用水把饭蒸熟,再用苏打水,把熟的饭再蒸一次。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事先也没有打招呼,这时投影机在屏幕上打出了我的头像,头像下方有一排醒目的黑体字写着:“ Yuan Longping ,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当时斯瓦米纳森博士对参加会议的代表说:“今天,我十分荣幸地在这里向你们郑重介绍我的伟大的朋友,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我们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特邀客座研究员﹣﹣袁隆平先生!
而水稻杂种优势的现象,并不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的,早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就有美国人发现了水稻的雄性不育现象,但几乎所有国家的研究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屡次实验失败之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在当时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质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当别人问袁隆平成功的秘诀时,他总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是用毕生努力发展杂交水稻的追梦人;他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他,就是袁隆平。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重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动人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