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 麻烦用你发财的小手点点 “ 爱心 ” , 创作不易, 感谢大家的支持 !话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改编成了三个师,分别是 115 师、120 师和 129 师,而且还被限制在 4.5 万人以内,每个师 1.5 万人,这可真是有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感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文案丨纵横世界史编辑丨纵横世界史1940年十月,山东战局如火如荼,一封特殊电报从前线飞向延安,引发了一场牵动人心的博弈。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陕北红军也归属于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序列,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投入抗日战场。按照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八路军共下辖有三个师,分别为115师、120师、129师,分别由林帅、贺老总、刘帅担任师长。
可以说,军衔代表了这一军人在穿上这身军服,服役至今所做的事务,是军人们军旅生活的缩影和体现。而在这样一批老干部中,有这么一位传奇的军人——论资历,他可以说是人民军队的最初的几人,就像是一个家庭的大家长那样看着这个孩子逐步长大,而能力和职务更是一等一的高,甚至担任了我国人民解放军首任铁道兵司令员,可谓是身兼要职。
历史,总是在光影交织中展现其复杂性,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他们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立下不朽功勋,英雄的光环背后,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影,115师代师长陈光,便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他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却在仕途上屡遭挫折,最终未能更进一步,这究竟是为何?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出改编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改编成第八路军,9月,又按全国统一的战斗序列,改称第18集团军,但是后来人们习惯上仍称八路军。
如果要问,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到底谁是共军中最能打仗的将军?或许从军功上看,一般人会说是粟裕。粟裕可谓战神级人物,他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曾经胜利地指挥过一系列重大战役,在军事理论上确实有很高的造诣,并且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军事遗产。由此毛主席称赞他“最会带兵打仗”。
1938年3月2日,林帅穿着从日军那里缴获而来的黄色军大衣,脚下骑着同样缴获而来的白色战马“千里雪”。他此次,是要带领115师,转入吕梁地区千家庄执行任务。在此之前,他们需要穿过晋绥军第十八军的驻扎处。前一夜他已经打了招呼,因此他赶路的时候,丝毫没有戒备心。
1937年8月,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陕北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红一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当时第115师全师的总兵力约有一万五千多人。
我军有一位名将,曾两度接替林彪的职务,成为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和八路军115师代理师长。其中八路军115师师长一职,他代理的时间竟达5年多。他叫陈光,军史上鼎鼎大名。他不仅资历深,而且战功显赫,按说开国授衔时,他应该可授大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