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自己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被后来多次引用,并借此来阐述《史记》一书的价值高深。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最近重读《中国史学史》的秦汉部分,才对这三句话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就结合自己的见解,将之写下来。
2000多年前,地中海碧波荡漾,古希腊先哲激辩纵论,闪烁智慧的光芒;亚欧大陆另一端,黄河汹涌澎湃,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迸发思想的火花……不同古典文明如熠熠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相映生辉,映照人类文明的壮丽画卷,滋养启迪后人。
繁昌古道通古今古道,就是古时的道路。古道有官道与民道之分。古代繁昌有官道3条(即铺道),即由繁昌至芜湖、芜湖至南陵(经过繁昌境内的新淮、浮山、新林、平铺)、繁昌至南陵。民道7条,其中2条通往邻县,5条通往集镇,现均已被宽阔的现代公路取代。
从选材上说,《古文观止》上起《左传》《国语》,下止刘伯温、归有光,全面反映了从周、秦到明数千年的古文变迁,所选之文皆是上乘之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一览而收全;从内容上说,《古文观止》涉及历史、哲学、游记、政治、宗教、艺术等,可谓是一部小规模的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它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可以与《文选》并称。
唐代诗人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中写道:“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其中谈到了学习历史的问题,他说:“古人讲过:'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椐',就是说:人不知道古今,等于牛马穿了衣裳一样。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意思是通过史实现象揭示本质,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依相对关系。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有趣的汉字“读音相同,含义相通”现象(之九)2017-03-08阅读 1011今天接着谈“是”音内同音字。“嗜”:以自己所爱好的为是。所谓嗜好,不是一般程度的爱好,而是深陷其中不能拔和自持,甚至有时明明知道此举有害无益,也欲罢不能,战胜不了自己头脑中的贪念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