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通讯员 陈钰2月19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韩善明名列其中。韩善明,1966年出生于湖北蕲春中医世家,1989年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返乡从事中医至今。2014年获评“蕲春艾灸疗法”唯一省级传承人,2017年被评为主任医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12月1日,烟台市开展“非遗里的新风尚”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暨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展演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围绕移风易俗主题进行创作,倡导文明新风。烟台剪纸。巧手倡文明,剪纸树新风。
杨永良在介绍传统的藏毯纹样 廖婧彤 摄 7月14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中国甘肃网组织的第十四届“重走西北角”西宁线实践小分队探访了青海省西宁市加牙村的加牙藏毯传承人杨永良。杨永良,1962年生于西宁市加牙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棠棣丽水古名处州,位于浙江西南部、浙闽两省的交界处,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处州板龙这门古老的艺术,便是这里生根发芽传承至今。处州板龙迄今已有600年以上历史,流行于处州九县(市、区),属于自发性、自娱性的民间民俗活动,故称“处州板龙”。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盈 梅耀市级非遗陈麻花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陈昌银。(受访者供图)重庆市磁器口陈麻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兵(右)和总经理杨学武。记者 梅耀 摄/视觉重庆人物名片>>>陈昌银重庆市级非遗陈麻花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磁器口陈麻花创始人。
来源:【人民网】“采用破线绣和平针绣两种绣法,通过抽象的图案刺绣以及多种颜色的绣线,将八角花美丽动人的形态一一勾画。”透过贵州省晴隆县布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李利的指尖,一幅精致而生动的八角花刺绣印染绣片跃然眼前。“八角花象征繁荣与幸福,体现布依族人追求繁荣昌盛、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凌漫丽在田东县义圩镇七里刺绣基地查看绣品完成情况(8月20日摄)。“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学刺绣,后来又跟着姑姑、阿姨学,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已经以七里刺绣为基础创作了12种工艺品。我要让七里刺绣走出大山,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让七里刺绣走进学校,走近孩子,让阿奶的手艺代代相传。
潮新闻 记者 徐坊“接到一个越南的订单,要3500支礼品笔,交货越快越好。”近日,接到丈夫杨文从亚洲(新加坡)消费品采购博览会上传回的好消息,有孕在身的姚玉粼不顾天气炎热,马上前往南浔区善琏镇各村,和老师傅们商量,怎样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村里住着一批制作湖笔的老手艺人。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颜洪 胡芳 通讯员 张丹 株洲报道白里瓷,绘上彩。雨水时节,空气中混合着湿气和墨香。在湖南醴陵丁窑艺术中心,丁小妮在素胚茶杯上,用毛笔分水上色,“炎帝八大功绩”釉下五彩茶具系列是她最新的作品。丁小妮。“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诗榕 吴臻 文/图“青丝绕指柔,梳出万千情”,福州三条簪持续火热,带火福州工艺三宝之一的角梳。在三坊七巷内,省级非遗传承人刘铁光讲述了他与角梳之间的匠心故事,在他看来,一把角梳不仅承载着福州人的日常生活,而且是一张福州面向世界的名片。
首届厦门市“十大名小吃”评选活动于近日落下帷幕。每一道小吃,都承载着手艺人的匠心。本期家访中,本报记者走进厦门小吃传承人家庭,听他们讲述传承厦门古早味的故事。吴民祝(右二)、吴思航(右一)在店里讲述小吃工艺传承。
1月2日,冬日的阳光穿透玻璃窗,撒落在书桌上。此时,81岁的凉州脸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发仁正挥毫泼墨,寥寥几笔,一幅钟馗醉酒的人物画便跃然纸上。“我画的人物,不拘泥于形态。钟馗或坐或站或卧,主要表现的是他的浩然正气。例如,醉酒的要点不在于酒,而在于‘醉’的状态。
4月9日,申涛在位于营口市的家中进行缂丝作品创作。辽宁省营口市55岁的申涛是营口非遗项目申氏缂丝的传承人,师从国家级非遗缂丝传承人王金山。20多年来申涛一直从事古代缂丝文物复制、缂丝新产品开发和缂丝技艺研究。他以独特的匠心将古老的技法与现代艺术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缂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