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任何对台湾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台湾的“机车大军”。据统计,全台机车牌照登记已超过1500万辆。连台湾民众的口头语里,机车的存在感都很强——“你很机车哦”。台湾的气候确实适宜骑摩托车。正如1976乐队的歌词,“这没有冬天,这是亚热带”。
“你很机车诶(耶)!”,经常在台湾或闽南语的电视剧、特别是偶像剧中听到这句话,慢慢地传到大陆,逐步流行。这话既俏皮又可爱,还能准确表达一些不好直说的意思。在国语中,还真找不到相对应的替代句。“机车”的说法其实来源于一句不太雅的闽南话俗语(广东话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我们经常在台湾的影视作品中听到很多奇怪的名词,虽然不影响理解,但还是很别扭,例如滑鼠,单眼,宾士,博客,机车等等,这些词乍看上去让人很费解,细一想却也能接受,两岸的隔离不过几十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去过台湾的朋友们都见识过,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机车犹如潮水一般汹涌澎湃,无论台风肆虐还是烈日高照,都阻挡不了他们骑机车的执着,每年因为机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居高不下,即便是这样,也浇灭不了他们对机车的热情!
看过台湾校园影视作品,一个经典的画面就是国中的学生放学骑着电瓶车的镜头,头戴头盔的帅气少年和甜美少女,少年帅帅的皮衣和护具跨上漆黑的小电摩,少女们白色的头盔和可爱精致的电车与路边油绿的椰子树,干净平坦空旷的公路路面,远处绵长的海滩,白浪轻抚,阳光和煦。
前段时间作家王蒙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我目睹的中华民国》,这篇文章就写到,国民党在失去大陆地区的那几年里,广播电台上听到的全部都是腐朽透顶的官话套话,比如一旦发生什么政治事件,官方的通告当中尽量不要让民众能看得懂,民众如果想知道实际情况还得去专门请人解读,于是王蒙就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政权要完蛋,首先就表现在不说人话上,一个腐朽的政权,他的舆论体系当然也是腐朽的。
“天朝”地大物博,文化璀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古老文明,每个地方都有其自己的语言,也就是我们说的“方言”,地域性极强,A村说的话,到了B村可能就不是那样说了,再远一点,也许根本就听不懂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是一种常态。
熊猫---猫熊(猫熊更加准确一些,像猫的熊)太太---奥马上(由日语演化成)老太婆---欧巴桑(由日语演化成)柬埔寨---高棉马尔代夫---马尔蒂夫老挝---寮国(寮读音是liáo,小屋的意思)佛罗伦萨---翡冷翠(“翡冷翠”的译名出自徐志摩的诗歌《翡冷翠的一夜》,个人觉得翡冷翠
文章作者:每日怡见有人经常在后台问我,现在还有没有假新闻了?毕竟这都2022年了,人手一部手机,国内有抖音微博微信,国外有推特油管ins,发生什么事,拿出手机,拍照上传,只需几秒钟就会天下皆知。所以现在造假成本太高了,再去制作假新闻的话,很容易就会被人给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