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门诊和结节、息肉打交道已经有60多年了,发现很多朋友体检查出各种息肉,之后就紧张的不得了,慌乱中做出很多错误判断。其实,所谓的息肉就是我们体内器官上冒出来的“肉疙瘩”,大部分息肉一辈子都会“安分守己”,不会发生不良变化。当然,也有一部分息肉容易恶变。那么,哪些息肉容易癌变呢?
“一定要按时吃早饭”“少吃动物内脏”“有什么问题及时联系”……1月14日,在郑文芳(化名)出院之际,雅安仁康医院(雅安结石病医院)(以下简称:雅安仁康医院)外科主任熊刚反复叮嘱要注意饮食习惯。“一年前,患者发现胆囊息肉,专门利用寒假到我们医院进行保胆手术。
很多人刚一看到报告单上“胆囊息肉”几个字就吓得花容失色,寝食难安,以为是啥癌。其实“胆囊息肉”只是超声报告上的一个影像名词,简单说就是能看到胆囊壁上面长了东西,但这个东西是不是癌,超声是分辨不出来的,于是统称为“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宫颈息肉、肠道息肉、胃息肉等皆是体检中常见的息肉,这些息肉发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此,记者分别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池添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李丹、北京市隆福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吴桂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主任医师王志斌,为大家答疑解惑。
记得有位患者查出胆囊息肉,她跟我说她的想法是希望开刀,但我跟她说她的情况没必要,虽然说息肉有一定的可能会恶变,但她的情况不用切,定期观察即可,但她每次来复查时都还是会问我能不能切,因为她觉得不切的话,要时刻关注息肉的情况,而且心一直放不下,担心它会癌变。
临床上超声发现胆囊息肉,大家最关心的是否有癌变风险。虽然癌变的风险很低,但是发生在个人身上,还是让人无法接受。很多人听说过,息肉超过1厘米,就很危险,最好切掉胆囊。但人体的器官都是有用的,不要轻易舍弃。除了息肉的大小,还要结合其他5种癌变的高危因素来综合考虑。
年轻人如果患胆囊息肉,那吃的问题占大多数。本来就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息肉,如果患病后仍旧不改,那病情只能越来越重。所以,得了胆囊息肉的朋友,务必注意以下两个不良习惯,一定要及时改正:一、注意平时少吃肥肉、蛋糕、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但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社会、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患胆囊息肉者越来越多。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特别是b超检查的普及,胆囊息肉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人群发病率超过5%,其中2%患者会发生癌变。
30岁的小白工作已经6年了,以前的他一直以为年轻就是资本,可以为了生活不停地工作打拼,各种透支自己身体。可一场例行体检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习惯,让他开始关注起自己健康了,明白了即使年轻也不可放纵。小白平时每天吃饭,不是在单位食堂就是叫外卖,休息的时候就去打卡各种美食小吃。
胆囊息肉引起的原因我们一提到拉肚子就很无奈,那种滋味相信大家都有过,很多人认为拉肚子就是肠胃不好引起的,其实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在临床上除了肠胃病外,一般来说引起腹泻的疾病还有以下几种——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与其导致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数量也日趋上升,其中年轻人的占比越来越多,根据大样本调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 ,胆囊息肉的人群发病率为5%以上 ,且年轻男性居多足足占据了3.9%。下面文医生就来告诉大家关于胆囊息肉的那些事。胆囊息肉爱谁?
央视网消息(记者/杨绎霏 设计/姚抒廷):有人将打开体检报告比作一次开盲盒的体验,《2022年轻人恐病报告》显示,46.48%的年轻人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同时超过90%的年轻人会对体检后的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担心。报告显示的一些“异常数据”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