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评论员 张晓磊1月27日,河南洛阳,一群00后大学生身着飞鱼服,在高铁站迎接老乡回家过年。这波文旅热潮,各省都玩得很嗨,尤其是河南,把各种压箱底的技能都拿出来了,主打就是把游客伺候好,并把这种热情延伸到回家过年的老乡身上。清澈的大学生没想到,飞鱼服扮相还是惹事了。
《明史·职官志》中有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简单来说,就是锦衣卫是明朝的军政特务机构,上怼王公贵族,下盘官员
今天说说明代的赐服体系吧,赐服按等级可分为:蟒袍、飞鱼、麒麟、斗牛等。这几种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纹饰极为相似,如若不具备相应知识,极易将这几种混淆说为“龙”,赐服本不属于文、武官员的标准制服,但作为皇帝对臣下的一种极高礼遇,臣子如能获得“赐服”则视为极高的荣誉。明代“赐服”的涵盖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一般能得到这种特殊服饰的有三类人:Ps:配图为控弦司雪飞君复原的蟒、飞鱼、斗牛、麒麟纹。
在古代科幻巨著《山海经》中有关于“飞鱼”的记载:“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緣,常行西海而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己狂,见则天下大穰。”
在很多的电视剧和影片中,大家都对锦衣卫的形象有所了解。对于他们的一些日常行为也是了如指掌,那么他们所穿着的服饰不知道大多数的观众有没有注意过?说着飞鱼服,见过他们穿过吗?那么飞鱼服上面为什么刻着“鱼”而不是“龙”呢?让我们一起揭开历史的真实面纱。
古装动作悬疑电影《大明飞鱼服》由一麓繁花文化传媒公司出品,道和娱乐文化、五洲影视文化、浙江广电文化、浙江九盛影视文化、霍尔果斯千合传媒有限公司、拨浪鼓影业、北京超维时空影视文化传媒、一麓繁花艺人工作室联合出品。
开栏语高山流水遇知音,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在2024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封面新闻前方特派记者深度挖掘和采访了多位旅法华人、法国友人,推出特别栏目《我与巴黎XX年》,讲述他们的法国记忆和中国故事。
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锦衣卫官员标准形象: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走壁,武艺高强,从事着保卫皇帝、暗护忠良、刺探倭寇、保国卫民等神圣而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堪比古代的007。但是,明朝的锦衣卫真的有这么神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