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国内一社交平台的“听劝”词条下,出现了不少外国网友的身影。这些网友晒出照片,照片里他们举着“听劝”的牌子,用翻译器表达形象改造需求,寻求中国网友的建议。2021年,中国网友“小艾同学”分享自己的形象改造经历,让“听劝爆改”之风被越来越多网友熟知。
自一月底,中国一社交媒体的“听劝”词条下,突然多了许多外国用户。这些来自不同海外IP的网友,不约而同地使用相似的格式发布笔记:手举写有“听劝”字样的白纸,附带自己的脸部或全身照片,诚恳寻求中国网友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爆改”建议。
“这个旅游攻略还能改进吗?我听劝!”“听劝,去这里玩真的不要带太多衣服。”“听劝版草原旅游,高帮鞋是正确的。”最近,互助式、听劝式旅游在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上风靡,不仅旅游有听劝版,穿搭也有听劝版,连房屋装修、亲子关系都有听劝版。“听劝”是什么新鲜的玩法吗?
“听劝!素人改造!”“旅游我听劝!10月底去广州!”“听劝!求各科学习方法……”现在的年轻人,爱“听劝”了?最近,“听劝体”在社交平台上风靡,不仅旅游、穿搭有听劝版,连房屋装修、亲子关系都有听劝版。年轻人“听劝”本质上与信息渠道多元化有关。
公元二千二十五年,白宫有欲禁TikTok者,众民怨愤,怒而相争。偶闻东方有一诶普名曰瑞德侬特,风尚清和,实乃赛博净土,众民相率而趋之,以表对国禁之不满,是事寰宇喧然。“Tiktok难民潮”还在不断闯入小红书。
前不久,年轻人还在挑战特种兵式打卡旅行。如今,各大社交平台“听劝”又成为一个神秘暗号。只要报上它的名号,就有不少网友闻讯而来献上有关当地旅游的锦囊妙计。 听劝体旅游是什么?10月31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