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听到我哽咽,麻烦你闭上眼睛,堵住耳朵,帮我带上帽子,让我一直骄傲,一直温柔,一直善良。我理解的三观一致,并不是想法、行为、生活保持一致,而是你一本正经,也还愿意听我胡说八道,我素来传统,但依然能欣赏你的特立独行。
1918年,鲁迅在文章《随感录·四十一》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这句著名的名言出自鲁迅的《随感录四十一》,鲁迅接着还说到:“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鲁迅先生曾经在杂文集《热风》中写道: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而我们今天要分享的这篇《伤逝》,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他一改往日的坚硬和冷峻,用细腻伤感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五四时期的爱情故事。
来源:【赣南日报】□赣州市第四中学高二(5)班 黄奕雯鲁迅在《呐喊》的自序中写道:“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绝不能以我之必无之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这句话就像在特定的阴暗背景下射进的一束光。正如先生自己所说:“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就是唯一的光。
《新青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觉醒年代》的热播更令它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它由陈独秀创刊于五四运动时期,自1915年9月15日至1926年7月,作为一本弘扬革命新思想的重要刊物,倡导“德先生”与“赛先生”,在这一时期甚至后世都发挥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来源:中国网地产“姜远贵,到!”“葛全有,到!”“赵仲年,到!”“吕杏林,到!”“刘宝顺,到!”五个人的名字,一个人应答。一个红旗班,唯一活着的人,替牺牲的战友们答“到”。近日,一支时长57秒的《英雄从未远去,眼泪足以证明》的短视频刷屏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