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中流传着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语,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在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俗语的覆盖面很广,其中有很多俗语是和我们的生活有关系,比如今天要说到的俗语“腊月不搬家,正月不结婚”,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老祖宗的话还在理吗?
经常听人说:“正月不剃头,腊月不定亲”,意思不难理解,就是正月里不可剃头,腊月里不要定亲,可是其中的道理,人们却不一定明白,那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吧。一、正月不剃头“正月不剃头”,就是说在正月里不要剃头,那为什么在正月里不剃头呢?这里面是有一些原因的。
前两天上网,看到这么一句农村俗语:“腊月不定亲,正月不结婚”。当我看到这句农村俗语后,虽然对这句俗语思忖了好久,但还是没有能够思忖出这句俗语的意思来,于是,便向一位老农进行了讨教,老农告诉我说,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这样的:一、腊月不定亲所谓的“腊月”,其实是指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份。
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于长辈而言,很多俗语就是教育子女标准的“教科书”。很多俗语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检验,代代相传至今,仍然能够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但也有很多俗语虽仍在流传,可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了,比如农村人们常说的“正月不剃头,腊月不定亲”。
说起明年,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两头没有立春的“无春年”,而在农村,无春年又被称为是“寡妇年”,之所以称其为寡妇年,主要就是因为人们认为“寡”是少的意思,而夫妻是成双成对的,如果少了一个,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婚姻,因此在农村有一个习俗“寡年不婚嫁”。
民间俗语反映出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在北方地区,关于婚嫁方面流传着一句俗语“正不娶,腊不订”。我们国家的文化源远流长,各地都形成了一定的风俗习惯,在诸如婚丧嫁娶、种地外出、住宅住房等等方面都流传着一些讲究或是忌讳。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纵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着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称号,相信每一个国人都能感受到,礼仪规范贯穿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风水等来自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经验,它们都以谚语、俗语和歇后语等代代相传,至于是否有科学依据,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时间过得真快,感觉刚刚到腊月没几天,一转眼今天已经是腊月十八,距离过年还有11天的时间。腊月是农历十二月,之所以会将十二月称作腊月,是因为这个月的天气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所以便有了“腊月”之称。十二月除了有腊月这个叫法以外,还有除月、末冬、腊冬等叫法。
我的老家在河北香河的农村,小时候觉得过年的习俗很繁琐,可是越长大越怀念过去的过年习俗,现在的年太缺少了年味,就是因为很多过年习俗正在慢慢地消失,让过年越来越没有仪式感。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我老家农村的过年习俗。腊月初一,一定要吃爆米花“腊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