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燕云十六州其实就是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东西横跨600千米,南北绵延200千米,北边是燕山和太行山山脉,南边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叛变后唐,并且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借此来得到契丹人的支持。
燕云十六州,是中国古代地理名称,特是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云州等地的北方十六个州,分别是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州,这是北宋一朝从皇帝、宰相、文人武将到走卒贩夫,都梦想收复的地区。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古代地理名词,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 “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燕云十六州,也就是幽州(北京)和云州(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位于海河流域的北部。中国的汉族人,只要提到燕云十六州,就会想起北宋那段割地、赔款的历史。整个北宋一代的名将、文人,做梦都想收取这个地区。但是,北宋最终是失败的,对于汉家王朝来说,这是悲剧。
多少的刀兵相向因此而起,无数的血流成河由此而生——燕云十六州,这块东西横跨六百多公里,南北纵深两百多公里的狭长土地,从公元936年划归契丹辽国开始,便成为了无数中原王朝统治者们,头顶挥之不去的霾,和心间隐隐作痛的刺。
导读: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则出兵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同时辽太宗耶律德光则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为“儿皇帝”,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作为交换条件,后晋天福三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从此燕云十六州纳入辽的版图,但是这却使得中原地
后唐清泰元年,明宗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起兵,将继位不到半年的明宗之子、闵帝李从厚废弑,李从珂自立为帝,即后唐末帝。有一次,石敬瑭的妻子入朝庆贺,到了辞别时,李从珂竟对她说:“你这么急着回去,是要与老石造反吧!”
人活着都是有追求的,皇帝也不例外。北宋王朝自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国,到1127年靖康之变灭亡,历经九位皇帝,长达167年的统治。有宋一代甚至宋朝之前的皇帝们的愿望就是收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
唐末,各地节度使脱离唐王朝掌控,割据战开始,加上黄巢起义,本就风雨飘摇的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送给辽国,到430多年后的明代,才收回燕云十六州,拿回对其的统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