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千岛湖移民来到江西,目前已经有51年了,最早的那一代人也大多不在了,繁衍到现在已经四代,人数也从最早的十多万人,到现在的几十万人,他们的心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起初的排斥到接受再到融合,现在这些移民的后裔尤其是第四代人,对浙江人这个身份的认同远不及他们的先辈,在他们的眼里,更多是是对江西人这个身份的认同。
村里的那么多人搞不清从哪里上车是有原因的,自新安江水库蓄水以后,我们的村子就被封闭在一个不通路的山区,新淳安县城又远在百里之外的排岭,也就是现在的千岛湖镇,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岁月里,村里到过县城的人并不多,读书的人就更少,外面的世界对于村里人而言几乎就是一片空白,因为当时淳安属金华地区管辖,或许在他们的印象里,大城市也就是金华而已,有火车的地方自然就是金华了。
1959年,新安江水力发电站合拢,曾祖父就离开了明朝年间所建的洋店村落,移民后靠搬迁到附近十来里的源塘、上姜村。1969年,经浙江与江西两省共同商定,江西省同意接收10万名新安江移民。最初移民到上姜、源塘两村的移民,遂开始了“二次移民”征程。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门有万里客行》浙江省对中国人们的印象就是富庶和繁荣,因为目前浙江省一直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地区之一。同时,浙江人们的经商头脑以及对于家乡和家族的归属感也非常的高,这也让浙江省充满了人情味。
初到浮梁,什么都没有,没有房子,搭棚,后来又盖土坯房,好在盖房子的时候,当地好多好心人都过来帮忙,没有石头,就捡墓室里的砖块,没有石板,就找墓碑,没有房梁,就从几里开外的深山里寻找木材,几兄弟硬生生给扛回来的。
一大早夏喜月一家三口就开动了炒青锅和4台揉捻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1967年,夏喜月的父辈从浙江省淳安县移民到江西省婺源县汪家竭村来时没有田地居住条件艰苦几十年来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带领支持下移民户们艰苦创业大力发展茶产业(村民们在茶园采茶)夏喜月家有一片茶园她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种茶2
原淳安县、遂安县因为建设新安江水库,淹没了2座县城、5个集镇、30万亩良田和绝大部分基础设施,境内只剩下12公里的断头路,255家企业外迁,淳安由建库前的浙江省甲等县变成建库后的贫困县,经济发展由此经历了十年倒退、十年徘徊、十年恢复、十年发展的曲折历程,在中央、省、市的关心下,历届县委县府都是勒紧裤腰带,带领淳安人民埋头苦干,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付出,淳安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