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作品里,“赵氏孤儿”的故事有略微区别,但梗概基本都是一致的,而这个故事大纲,则可以追根溯源到《史记·赵世家》中。《赵氏孤儿》剧照。自相矛盾的太史公。根据《赵世家》的说法,晋国执政赵盾与国君晋灵公发生矛盾,晋灵公多次想杀赵盾未果,反而被赵盾族人赵穿所杀,也就是有名的“赵盾弑其君”公案。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司马迁《史记》地最高赞赏,也是对《史记》地最为准确的客观评价。千古奇才,一代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最为精彩的侠(虚)义(假)传(故)说(事)。
晋灵公继位期间,骄横放纵,大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非但不听,还想除掉赵盾,赵盾正好逃走,在晋国边境一个偏僻的地方躲了很久,后来,赵盾的同族弟弟赵穿杀死了晋灵公,拥立先王晋襄公的另一位弟弟黑臀为国君,既晋成公,赵盾才重新回到朝中,赵盾去世时,国君已是晋景公,晋景公赐赵盾谥号为“宣孟”,并让赵盾的儿子赵朔继承爵位,赵朔取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妻。
公元1753年,法国大文豪、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伏尔泰偶尔看到一本名为《赵氏孤儿》的中国剧本,马上被其生动曲折的情节所吸引,更为剧本中表现出来的中国儒家道德思想所折服,于是动手将其改编成五幕舞台剧,并于两年后在巴黎正式上演,获得空前成功。
春秋末,在晋国,发生了奸臣屠岸贾杀戮赵朔并诛杀赵氏一族事件。 当时屠岸贾手握大权,阴谋作乱,就借故想除却政治对手赵朔,另一大臣韩厥极力反对,认为此举一不请示国君,二又妄自杀人就是犯上作乱,但屠岸贾不听。于是韩厥将此事告诉赵朔,要他立即逃走。
音乐剧《赵氏孤儿》18日在上海举办新闻发布会。(采访对象供图)新华社上海3月22日电(记者孙丽萍)由上海知名戏剧导演徐俊领衔、海峡两岸艺术家携手创作的音乐剧《赵氏孤儿》,今春将登上舞台首演。这一中国古典悲剧将再度绽放光芒。
在中国春秋时期317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53年)的历史长河中,赵氏孤儿大概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的历史故事。自司马迁的《史记》诞生以来,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在中国广为传唱。一是因为《史记》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历史书籍,没有之一,司马迁也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