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人都知道,人体的长高是骨骼的长长,部分人知道,骨骼的长长是从骺板开始长长的。在继续生长的动物的骨头上安装2枚钢针,第一组动物,2枚钢针都插在骨干部位,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骨骼变长了,但是2枚钢针距离不变。
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预计到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将达到1.2亿[1]。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女性骨质疏松症总体发病率高于男性,以至于骨质疏松对男性的实际影响和危害常被忽视。
在人的一生中,骨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直处在不断构建、塑形和吸收的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实际上就是骨形成与骨吸收的相互博弈,不同的年龄时段有着不同的变化。人体的骨骼变化经过骨的生长发育期、骨峰值期、骨峰值后期和骨量快速丢失期四个时期。
骨头将我们的血肉组合起来,使我们能够正常生存,支持着我们所有的日常行动,对于人类来说,骨头是最坚硬的保护壳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身体部位之一。根据调查显示,一般在人体身上,会存在206块骨头,但是中国人却只有204块,这是为什么呢?
有些家长便会带孩子去医院测量骨龄。那么骨龄究竟是什么?相对于年龄、身高、体重,骨龄其实更能反映孩子的真正发育水平与身体成熟程度,用以判断孩子是否与生物年龄相同,是否偏离正常的生长发育以及身高增长空间还有多少,预测大概生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