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三尺有神明”,人们普遍认为世间万物均有主司之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会祭拜一些神灵来增加家宅的气场和福气,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家宅六神,他们分别是:门神、灶神、土地神、床神、井神和厕神。在民间信仰中,家宅六神不仅可以保佑人们平安,给人们带来好运,还监察人间善恶。
《礼记》中记载有“祭五祀”,东汉郑玄注释为“门、井、户、灶、中霤”五种。因为这些都是居家必备的几项基本配置,后世人们觉得缺少厕所,于是又加了一个“厕”,并为他们配备了专有的神祇,最终形成了传承至今的“家宅六神”。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遇到棘手的事情时,着急惊慌,我们常常用“六神不安”来形容,这里的“六神”是道家的术语,道教认为在人体之内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中医理论里面经常会提到这些部位的变化能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身体健康,往往会提到一句话,”心静则六神安”。
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土地神,俗称为“土地爷”,道教尊称“福德正神”。
中国地府神话体系是以天庭为核心的神话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中国特色。地府在各朝代有九幽,黄泉,冥界、幽冥地府、阴间等多种称呼,民间普遍称为阴曹地府。这里我们根据三教合一后的地府结构和民间对地府体系的流行认知,化繁为简,梳理一下地府神话体系。
先把道歉的话说在前面,虽然知道中国的神话体系复杂,却没有想到这么复杂,本来有点托大,想搞个一文读懂四大神话体系:道教、佛教、人祖、民间神话,发现不大可能,于是分开四篇来说,即使这样,也发现每一个教派里面也是参引驳杂,神仙的名字都变来变去,要理清理顺很不容易,所以难免内容有不恰当的
张天师在蜀地鹤鸣山周围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领户化民,广行阴德,创立了道教的雏形——五斗米道。一首歌谣道出了它们的主人:“钟离宝扇自摇摇,拐李葫芦万里烧。洞宾挂起空中剑,采和一手把篮挑。张国老人知古道,湘子横吹一品萧。国舅曹公双玉板,仙姑如意立浮桥。”
《北京风俗图鉴》,牛贯杰著,北京出版社2024年4月版。1925年3月至1926年7月,时任东北大学副教授的青木正儿作为日本文部省在外研究员在北京留学。留学期间,青木专注于搜集北京的民俗和戏曲资料。这些资料不仅限于文献,还有大量的年画、神码、戏单、饭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