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南岸区金台村杨某的家中,两层楼的民房里,四处堆放着制作鞭炮的泥土、纸筒等原材料,以及鞭炮成品、半成品。据了解,杨某曾经非法销售鞭炮,被查处后,便用自家房屋当小作坊,开始用黑火药手工制作鞭炮。不仅生产环境不规范,制作出的产品也不具备安全性。
1月16号晚上8点多,家住昆明的13岁男孩小陈,突发奇想,用玩具砸炮里的火药制作鞭炮,结果不慎炸伤了自己的双手,血流不止,家人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救治。医生说,小陈的经历太危险了,幸好伤到的只是手,没有伤到面部或者眼睛。
文 | 林 海 “噼里啪啦”“蹦嘎”……临近年关,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蒸馒头包饺子,请福字贴对联,空中时不时传来小孩子闹年的鞭炮声……这,好像就是以前的“年味”了。 说起放鞭炮,让人不由得想起北宋王安石那首《元日》佳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兴化市志》第268页记载:烟花炮竹,民国年间,城乡设有神香、鞭炮作坊数十家。20世纪30年代,林潭舍王庄的卫姓,来到大垛开正祥泰炮竹店,还有同是舍王庄的卫姓和大垛本地的阮姓两家也先后开了炮竹店,到20世纪90年代,大垛的鞭炮制作有集体工厂2家,个体户若干,从业人员近400人。
#家乡年味不一样#儿时的年味,是从放寒假开始的。放假都到街上一逛,发现商店里突然多了对联、灯笼、新年挂历,当然更少不了鞭炮。老家在河北安国一个农村。那时候村里刚开始有了集市,年底最热闹的便是集市时村里的两个大水塘。冬季北方干旱,水塘也是干枯的。年底水塘里全是卖鞭炮的。
编者按你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是年三十的晚上伴着烟花声入睡?是走亲访友的吉祥问候?还是放鞭炮、包饺子的民俗习惯?科右中旗融媒体中心《话年俗 寻年味》将带着大家一起寻找记忆中的年味。本期科右中旗融媒体中心记者来到鞭炮商店内,寻找鞭炮中的年味。
这“炸”俗,从古就有了,上下几千年,就是这么炸过来的。有本书,叫《荆楚岁时记》,记录了中国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的故事,内容五花八门,门神、木版年画、木雕、绘画、土牛、彩塑、剪纸、镂金箔、首饰、彩蛋画、印染、刺绣,等等,虽为楚地见闻,实则影响历朝历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的,
随着烟花爆竹的一声禁令,春节没有了烟花爆竹声音的伴随,总感觉少了些年的味道。禁止烟花爆竹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减少了烟花爆竹类事故的发生,又治理了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环境空气;另一方面禁止了烟花爆竹,同时也切断了2000多年的烟花爆竹文化的传承,过年也显得越来越冷清。
燃放爆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俗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爆竹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爆祭”活动,这一活动需求的并不是火焰,而是火焰燃烧时产生的声音,焚烧竹子时产生的猛烈炸裂声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爆竹一词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这几天看到新闻报道,江西上饶一7岁男孩被炮仗炸伤右臂,导致截肢,听到孩子的喊声,“求求你们就放过我一次吧”,令人落泪,心痛。1月21日,大年三十,江西上饶市信区黄沙村7岁小男孩,正在自己的附近空院子吃橘子,被突然扔来的炮仗炸伤,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
齐鲁网12月28日讯 12月24号中午十二点多,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燕子河村一家爆竹加工厂发生爆炸。从爆炸现场的航拍图可以看到现场已经被夷为平地。周边的不少房屋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可见当时爆炸的威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