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上的原子钟,时间流逝速度要比地球上的更慢,这是因为卫星在高速飞行,时间膨胀效应就会导致这种结果,因此导航卫星都需要时间膨胀公式,来抵消和地面上的时差,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导航精度,否则一天就能误差几十公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以太”的破产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大规模应用,身处瑞士专利局的小职员爱因斯坦,用“光速不变且不可被超越”重新审视了我们的宇宙,发现“时间”其实并不客观,它在近光速运动状态下,以及强引力状态下,流逝速度是要远远慢于地球上的,而对于达到光速的光子来说,时间对它来说甚至根本不存在。
引力是物质与能量引起的时空弯曲效应——爱因斯坦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爱因斯坦我们的宇宙空间与物质,速度,时间密不可分,下面是我对于时空力学的理论研究第一条:时空的流逝速度等于光速。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你乘坐接近于光速的飞船离开地球去星际旅行,若干年后回到地球,会发生什么?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其时间流逝就越慢,当物体的移动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就会趋于停滞。
比如人依靠着99.9999999%的速度飞行器飞飞行,我们地球人站在地球上看着他飞了十年(假设飞行器会发光,能传到地球上,并且地球上可以看到),而后他掉头回来地球,我们在地球上等了他十年,那么,当他走下飞行器的那刻,他有什么变化?对他来说,时间究竟过了多久,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