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采用全封闭保湿扦插成苗率较高,于10~ 11月,选取当年生发育充实、径粗、完全木质化、无病虫害的硬枝,剪去顶梢部分,截成长20厘米的插条,每段须有3个芽节以上,下切口于近节下0.2厘米处,削成马耳形斜面,每50根1捆,用500毫克/千克生根粉或500~ 1000微升/升萘乙酸溶液,浸蘸下切口斜面30秒钟,取出晾干后扦插。
前几天,有朋友约清江鹤去山野上采摘金樱子。小编告诉朋友,山上的金樱子还没有成熟,目前还是涩味的“生味果”,要等到9月份以后的金樱子才有甜味。朋友说等到9月份,你连金樱子的“踪 迹”都寻不着。想想去年清江鹤找寻金樱子的事儿,也是这个理。
金樱子,又叫刺梨子,山石榴,刺榆子,山鸡头子,金罂子,糖罐等。它是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的常绿攀援灌木,高可达5米,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无毛,小叶革质,通常3,稀5,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边缘有锐锯齿。
经过朋友的介绍我认识了福建的一位药材老板娘,这位老板让我帮她在农村里找一种野果子,这种野果子生长在山上,有时候运气好可以发现一大片,如果运气稍微不好,即便你跑遍山野也寻不到它的踪影,这种野果子到底是什么呢?
在深秋的时节,不妨去采摘一些金樱子,品尝这个季节的甜蜜。金樱子,又称糖罐子、刺榆子,是一种常绿攀援灌木。它的果实在深秋季节开始成熟,呈金黄色,甜度远高于其他野果。金樱子的外形独特,像缩小版的狼牙棒或者罐子,果实的外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尖刺。
金樱子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状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逐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
山里有很多带刺的植物,有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刺藤很讨厌,总是把衣服勾烂,但它结的果实却很多人摘。金樱子,是蔷薇科植物,在农村也被称为刺榆子、刺梨子、山石榴等等,多分布于我国多个地区,在山上和路边经常能看到,果实成熟后呈金黄色或红褐色,上有针刺。
眼下,宁波的秋意渐浓,山中树叶斑斓,野菊摇曳,各色野果也逐渐成熟了。野果,有些是可以食用的,但也有一些是仅供观赏,不宜食用,甚至有毒。今天,小布就跟大家介绍,宁波深秋野外常见的12种野果,避免误食中毒!
对于金樱子这个植物正式名称,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晓,但在农村生活长大的或经常去郊游的人,对这种浑身长满棘刺并且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一定非常熟悉,在没有路径的山上行走时,最烦得就是这种蔷薇科植物,浑身是刺,稍不留神就会被划破扎伤,成语“劈荆斩棘”中的荆棘主要也就是指这种带密刺的灌木,强大的生命力加上天然的密刺保护,让这种植物可以在山野间肆意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