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出《用“心”战“疫”》第㉑期,随教育小微一起来听华中师范大学佐斌教授、武汉大学喻丰教授详解,疫情期间师生常见心理问题如何调整↓↓↓疫情当下关于心理方面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欢迎大家在微信评论区留言我们将邀请专家详细解答为大家送上“心理处方”
疫情期间学生的身心反应在经历疫情危机事件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身体应激和心理应激两类反应。就学生群体而言,最明显的应激反应表现在睡眠、饮食和消化方面,如大中学生因恐惧焦虑而失眠、入睡困难,看电视或手机的时间过长;小学生可能出现赖床、懒散、做噩梦、易惊醒的反应。
一项关于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的研究发现,恐怖的记忆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度警觉,会持续影响人的一生。犹太幸存者在纳粹死亡集中营中常常挨饿,眼看着爱的人被屠杀,无时无刻不感到恐惧,在将近50年之后,他们的这段记忆仍然清晰可见、挥之不去。
你处于应激状态吗?请对下面做出是或者否的选择1、不知身在何处,不能辨别方向2、无法控制的悲伤,有时甚至晕厥,或濒死感。3、情绪失控,不恰当的恼怒或攻击行为。4、无原因的焦虑不安。5、呼吸困难、胸口痛、肠胃不适。6、失眠、心慌、口干、喉咙梗塞感。7、头晕、站立不稳或头重脚轻感。
几天前,4岁的小儿子瑞森终于出院了。整整一个多月,两个儿子“无缝衔接”,先后经历了支原体肺炎,而且都属于重症。我几乎天天去医院的儿科“打卡”,在人山人海里“鏖战”。回望这段经历,我有过内疚、纠结、痛苦,但好在都熬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