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充值网络游戏、直播打赏等事件频发,不仅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未成年人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充值网络游戏,其监护人可请求退款,但是需提供证据证明充值消费行为确系未成年人操作。
如今,在用手机时,随时都可以进行支付,前不久长春市民陈先生就发现花呗莫名其妙地欠了将近五千块钱,仔细一查,原来是自己11岁的儿子为了在爱奇艺上看漫画,给充值用了。孩子父亲 陈先生:12月4号的时候,我母亲给我打电话说花呗让她还4000多元钱,将近5000元钱。
央视网消息(记者/王卓婕):未成年人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家长手机打赏主播、充值网络游戏的事件时有发生。当家长要求游戏平台退款时,往往会遭遇“举证难”“退款难”等问题。家长如何证明是孩子冒用家长信息进行了充值?当前对于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有何限制?
Tech星球4月4日消息,近日,针对媒体报道的河北一未成年人在华为平台下载游戏玩的过程中充值8万块钱人民币,申请退款被拒的消息,华为方面回应称,因充值账户采用的实名认证是成年人,账户充值行为无直接证据证明是未成年人操作,因此无法进行退款。
来源:【人民网】近年来,未成年人用父母的手机给主播打赏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只要以“未成年人打赏”为由向平台申请退款,都可以挽回损失吗?【案件回顾】10岁的小州偷偷登录母亲的短视频账号看直播,并充值了近2万元给主播们“刷礼物”。
“我的信用卡平常很少用,但在11月初,收到了逾期还款提醒短信。起初以为是电信诈骗,查询后才发现是孩子偷用我的手机玩网络游戏并进行了充值。”近日,市民刘女士向群众新闻网“民声”栏目来电,称家里10岁的孩子偷用其手机,向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网络游戏前后共充值1.8万余元。
安安的母亲成女士称,此前他们联系了平台客服,也提交了各种相关资料,但得到的答复一直是“审核中”。9月17日,潇湘晨头条帮忙记者致电广东天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客服,工作人员称,“正核实消费行为是否为未成年人所为,将在24小时内回复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