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北山》有一诗句非常有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常常用来形容中华历史上封建国家的规模统治;包括泱泱国土、芸芸臣民。可谓浩浩荡荡,气势恢宏。时至21世纪,中华文明大一统的精神没有变。而且,剥离了封建糟粕,强化了和平、文明、进步等意义。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董仲舒說:“古代創造文字,三畫而又用豎線連接其中,叫王字。三橫畫,代表天道、地道、人道,而又能同時通達三者的,就是王。”
“九五之尊”是指皇帝的尊位。出自《诗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表达的含义就是苍天之下的任何一块土地没有不在皇帝的管辖范围之内,土地上的任何一个人没有不是皇帝的臣民。告诉了世人皇帝作为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绝对的权威。
很多人对于耳熟能详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解就是「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是君王的,四海之内的大臣也都是君王的臣下」。然而,如果我们查看原文,会发现上述的解释完全是错误的。《诗经‧北山》的原文是:陟彼北山,言采其杞;